1. 首页 > 小常识

繁体华多少画

  繁体华多少画?是10画的。关于繁体华多少画以及华的繁体多少画,繁体字多少画,繁体华多少笔画,华繁体字画是几画,华的繁体几画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繁体华多少画

繁体华多少画

  是10画的。

  1、美丽而有光彩的,华丽,华艳,华彩,华贵,华章,华表(亦称桓表),华盖。

  2、精英,精华。

  含英咀(jǔ)华。

  3、开花,华而不实。

  春华秋实。

繁体字

  汉字的一种字体形式,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

  繁体中文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简化字总表》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简体字来源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也包括合并汉字,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在繁体字中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

  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也明确繁体字的范围。

  2013年6月5日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起源

  1、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

  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

  简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使用,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

  2、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

  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地称为繁体字或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会被笼统地称为简体字或简体中文,不过其实此系统和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用字系统的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故简体中文的笔划不一定较少;有的笔划还比前者多,比如强字。

  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台湾也出现了部分汉字的合并现象,但被替代字仍可作为异体使用,且只是该字的某一字项被取代。

  3、中国历史上,从上古到西汉,官方的规范字体与现代的繁体字字体有显著差异。

  直到秦朝出现东汉盛行的隶书,才与现代繁体字字体较为接近。

  历代朝廷通过编写字书颁定的规范汉字,相对于民间自发使用的各种简化字,具有官方权威性。

  但秦后历朝所用之玉玺及各级官印,仍使用篆体。

  中国大陆地区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

  从此,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地区成为了规范汉字。

  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传统汉字。

  4、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

  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1.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2.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 [1] 。

  5、当年国民政府推出的简体字中,很多都是正在使用的简化字,简体字是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称,影响很大,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称呼上一向是简化字,包括《简化字总表》及现有的字词典。

  中国民间一般称简化字为简体字,主要是乍看之下,简化字在字体形象上简化了。

  6、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简化字是正楷书的简化,但汉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繁复趋于简约并非总趋势,篆书不是甲骨文的简化,楷书也不是隶书的简化,为了使文字更为明确地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从而产生了大量分化字。

  楷书的减笔字在南北朝时期(4~6世纪)已经出现,到唐宋以后逐渐加多,大体都是一些常用而笔画又比较多的字,这些字大部分是受草书、行书的影响而简化的。

  另外,有一类简体字是用两三笔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部分。

  例如树、戏、难、欢、对、覌(观)、刘、斉(齐)、乔、风、区、应、兴、敛、释、罗、岁、関(关)。

  这些都是民间久已流行的俗体字。

  使用的简化字是在前代已有的俗字、古字、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整理改进的,而且有不少字简化时被合并至另一字(通假),具体有三类情况。

华的繁体字多少划

  繁体字12画。

  【艸】 华·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8

  〔古文〕【唐韵】戸花切【集韵】胡瓜切,音划。

  【书·舜典】重华协于帝。

  【传】华谓文德。

  又【礼·檀弓】华而睆。

  【疏】凡绘画,五色必有光华,故曰华画也。

  又【广韵】草盛也。

  又粉也。

  【曹植·洛神赋】铅华弗御。

  又发白也。

  【後汉·陈蕃传】蹇谔之操,华首弥固。

  又华林,园名。

  【魏志】芳林园卽今华林园。

  又地名。

  【战国策】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史记·秦本纪注】华阳,地名。

  【吴志·孙皓传】皓举大众出华里。

  又【水经注】河水东南径华池。

  又华表。

  【古今注】尧设诽谤木,今之华表。

  又星名。

  【晋书·天文志】大帝九星曰华盖。

  又【韵会】胡化切,音话。

  【书·禹贡】至于太华。

  【尔雅·释山】华山,为西岳。

  又姓。

  【潜夫论】华氏子,姓也。

  【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华,因氏焉。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华枫枰栌。

  【注】华皮可以为索。

  又【集韵】呼瓜切,音哗。

  【礼·曲礼】为国君者华之。

  【注】华,中裂之,不四拆也。

  【尔雅·释木】瓜曰华之。

  又与花同。

  【尔雅·释草】华,荂也。

  【扬子·方言】齐楚之闲或谓之华,或谓之荂。

  【佩觿集】华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别为花。

  又【韵补】呼戈切。

  【边让·章华赋】体迅轻鸿,荣曜春华。

  进如浮云,退如激波。

  又胡戈切。

  【徐锴·说文系传】华,本音和,故今人谓华表为和表。

  【枣据诗】矫足登云阁,相伴步九华。

  徙倚凭高山,仰攀桂树柯。

  又【诗·本音】灼灼其华。

  【注】音敷。

  【考】《诗》如常棣之华,颜如舜华,维常之华,叶车韵。

  隰有荷华,叶下都韵。

  黍稷方华,叶下途韵,凡七见,皆读敷。

  又【唐韵古音】亦音敷。

  郭璞曰:江东谓华为敷。

  陆德明曰:古读华如敷,不独江东也。

  汉光武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必得隂丽华。

  又【韵会】苦蛙切【正韵】枯瓜切,音夸。

  不正也。

   或作蕐。

  详字注。

  又作。

  【汉典】

  图文

  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华字头,请参考华字:)

  【卷六】【华】

  《说文解字》

  荣也。

  从艸从。

  凡华之属皆从华。

  户瓜切

  《说文解字注》

  (华)荣也。

  见释艸。

  艸部曰:葩,华也。

  部曰:,华荣也。

  按释艸曰:蕍芛葟华荣。

  浑言之也。

  又曰:木谓之华,艸谓之荣。

  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析言之也。

  引伸为曲礼削瓜为国君华之之字。

  又为光华,华夏字。

  从艸。

  亦声。

  此以会意包形声也。

  户瓜切。

  又呼瓜切。

  古音在五部。

  俗作花。

  其字起於北朝。

  凡之之属皆从。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