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什么是法制教育观念

  什么是法制教育观念?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宣传教育活动的。关于什么是法制教育观念以及什么是法制教育观念,什么是法制教育,什么是法制教育手 抄报,什么是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什么是法制教育基地等问题,子健常识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什么是法制教育观念

什么是法制教育观念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

  这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

  法制教育的基础工作是普及法律常识,也包括遵守法律的习惯养成和评价。

  普及法律常识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法律常识教育,不搞一刀切。

  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在内容上应以他们生活、学习有直接关联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以及交通法规等法律法规为重点,使他们通过耳熟能详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初步树立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开展法制教育要规范和科学。

  要通过准确、通俗的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行为评价,指导未成年人的行为。

  要坚持实践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走出课堂、书本,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这当中,正面教育十分重要。

  法制教育固然要运作案例进行教育,但必须是用分析、批判的立场、观点,情节介绍要适度,避免案情的消极影响,避免未成年人的模仿和尝试。

什么是教育法治观念

  1要重视法治课程的开设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专门课程始终在思想教育类课程中占次要地位,这是因为,我们始终有这样一种认识:只要加强了对学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们的法治观念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因而,在学校教育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哲学教育、道德教育,而对法治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纵观世界当代各国,法治已经成为治国的主要手段,各国普遍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课程已成为各国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的主要课程。

  我国党和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张。

  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加强对公民的法治教育,加强对公民的法治教育应首先从学生开始。

  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法律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普遍遵守的、明确的、强制性的行为规则。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法治课程的开设,通过法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主要的法律法规,以增强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不学法律,何来法治观念?国家的年轻一代没有法治观念,何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说:重视法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应做好的一项工作,在未来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中,法治课程应当成为最主要的课程。

  2法治教育要注重实效对青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

  目前的法律教材编写存在着很大的一个不足就是:过分偏重于理论,理论联系实际较差,应用性不强。

  翻开教材,充斥其间的是概念、特点、区别、联系、作用、意义等内容,这些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望而生畏。

  法律教学中,广泛被人们称道的案例教学法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据我所知,案例教学法在美国是最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各种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法律的具体规定。

  通过案例教学,某一典型案例与其所反映的法律规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这十分有助于把外在的法律规定转化为学生的内心信念,进而变成支配其行动的内在动力。

  因此,在法治教育中要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花大力气去积累一些典型案例,并做到随时更新,以保持其时效性,以便用生动有趣并具有时代特点的事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例如:大家比较爱看的一些电视节目,象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社会经纬》、《新闻调查》,山东电视台的《金剑之光》、《评案说法》、《道德与法制》等栏目,它们并没有采用非常先进的讲解方法,但人们非常喜欢看,人们之所以愿意去看,主要就在于这些栏目学会了用事实说话,这种法治教育的方法非常值得教师们学习。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觉到,应当要求学生少背一些无用的概念,多树立一些有用的观念。

  每一次课,教师都要仔细想一想,这次课要让学生树立哪几个观念,教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随着青年学生法律知识的不断增加,他们的法治观念就会得到不断的增强。

  3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行为规则,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养成的规则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

  因此,学校应当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首先,学校应当全面检查一下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与学生紧密相关的规章制度,看一看有没有违背法律的地方。

  其次,在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通过全体学生表决的法来决定其是否应付诸实施。

  再次,在学生干部的使用上,应贯彻民主选举的原则,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避免教师越俎代庖。

  学生在一个民主气氛浓厚,法律得到尊重的环境里生活,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

  相反的话,学生的思想行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是唯唯诺诺、缺乏主见,或者是我行我素、独断专行。

  在学生管理中,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喜欢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兵来管理,这实际上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由于整个社会对法治教育普遍重视的不够,也使得一些教师的法治观念比较淡薄,以至于经常出现个别教师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事情。

  就象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的教师因怀疑学生偷钱在学生脸上刺贼字,有的教师因学生损害了班级形象让学生自己用小刀刮破自己的脸皮。

  这类极端的事情尽管很少见,但教师在教学或管理中不知不觉的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事情却常有发生。

  如果教师本人就没有法治观念,那他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法治观念的学生来。

  现在,人们一谈到教育,就讲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多少多少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多么多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那么多的青年罪犯,有几个不是从学校里走出去的,难道学校对此真的没有一点责任吗?可以这样讲,正是由于我们忽视了法治教育以及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把许多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青年推向了犯罪的深渊,这是所有教育者都应该深刻反思的一个问题。

  4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青年学生的法治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青年学生社会阅历浅,是非辨别能力比较差,行为模仿能力强,如果不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学校正面教育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被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所抵消。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单靠空洞的说教是不够的,必须密切联系实际,采用平等对话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这样做,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当今社会上的两类现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大,一是国家干部的腐败行为,二是流氓恶势力的犯罪行为。

  这两类现象不断地被新闻媒体报道出来,对青年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青年学生看问题比较容易产生片面性,他们可能会因此得出一个结论:现代社会一团糟,哪有什么法治。

  一谈到干部腐败,学生往往义愤填膺,并提出为了惩治腐败要大开杀戒,实际上,问题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腐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痼疾,确实难以解决。

  当年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就规定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就应枭首示众,甚至对贪官可以采取剥皮实草的酷刑,但最后明朝还是灭亡在了贪官身上。

  惩治腐败,最根本的手段还是靠法治,就象有的学者指出的一样,对法治的威胁和危害主要不是来自公民个人,而是来自公共权力和官员,依法治国首先是治权、治吏。

  如果官员的产生、评价、罢免的权利真正掌握在群众手中,腐败现象就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

  现在,新闻媒体常说某某拿着人民赋予的权利怎样怎样,实际上,一些官员很明白,他是在拿着上级赋予的权力怎样怎样。

  针对学生面对社会现象产生的一些片面认识,教师应当正确的加以引导,首先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自己不要危害社会,同时教育学生,要使我们这个社会变的更加美好,最有效的手段还是依靠法治,并要鼓励学生做一个法治的实践者、维护者、宣传者。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法治观念如何直接决定着将来社会的法治水平,而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又决定着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了青年的健康成长,为了使我们的社会变的更加美好,希望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关心青年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