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七夕习俗

  七夕习俗是举行祭月之仪,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的。

  那么关于七夕习俗以及七夕民俗活动有哪些,七夕节习俗,有关七夕的风俗,七夕传统风俗,七夕 民俗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七夕习俗

七夕习俗

  七夕习俗是举行祭月之仪,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接露水,浙江有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七夕习俗。3、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的。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它有哪些习俗呢?

  首先是举行祭月之仪,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

  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

  其次是举行乞巧,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流于后世。

  最早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然后是接露水,浙江有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七夕习俗。

  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传说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最后是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祈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七夕节的风俗 简短

  七夕节的风俗如下:

  1、吃七巧果

  每逢传统佳节,美食必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像春节与水饺、端午与粽子、中秋与月饼等,七夕节自然也有它独有的美食——七巧果。

  七巧果又称乞巧果子,《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并会做成瓜果花草等模样。

  据记载,在宋朝市街上就已经有七巧果出售了。

  2、种生

  这是一个较为古老的习俗,又称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有的地方也叫泡巧。

  在七夕节前几天,人们会在木板上铺上几层土,并种下粟米,让它长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上一些小茅屋、花草在上面,做成小村落的样子,称为壳板。

  有时也将绿豆、小豆、小麦等种入碗中,等它长出嫩芽,再用红、蓝线扎成一束。

  3、为牛贺生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老牛为了帮助牛郎跨越天河,让牛郎把自己的皮揭了下来,使得牛郎能够借助牛皮过天河见织女。

  为了纪念自我牺牲的老牛,在七夕节这一天,儿童会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以此祭奠老牛,表示出对老牛的敬重。

  4、祭拜织女

  这个活动基本上都是女性参加,七夕节的晚上,在月光下摆好桌椅,并在桌子上放好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物品。

  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前,一边吃着瓜果点心,一边向织女默默许愿。

  5、穿针乞巧

  这应该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了,在汉朝就有所记载。

  《西京杂记》中提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在七夕节这天,每家每户的女子都会走出家门,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针线女红,通过穿针的方式乞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