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关于粽子的故事,屈原关于粽子的故事

  关于粽子的故事,公元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的。

  关于屈原关于粽子的故事,关于粽子的故事200字,关于粽子的故事屈原的传说,关于粽子的故事20字,关于粽子的故事,适合一年级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关于粽子的故事

关于粽子的故事

  1、公元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汨罗江。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3、清代乾隆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

  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除了吃粽子,端午还有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放风筝,画额等习俗。

  据传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是为了压邪;

  而吃粽子,赛龙舟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正阳节、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粽子和屈原的传说

   端午节粽子和屈原的传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粽子和屈原的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吃粽子是很多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虽然平时里可以买到新鲜粽子,超市里也可买到速冻的,但更多的人选择在端午节这天购买很多粽子或是自己买原料包了吃,也只有在端午节这天吃,才觉得有意思。

     粽子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

  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

  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粽子属不容易消化热量又高的食品,最忌狼吞虎咽的吃法,食用时可搭配青菜进食,吃完后可喝点蔬菜汤,酸菜等之类的汤品帮助消化或饮用些浓茶、柠檬汗、茶冻或奇异果之类的甜品,可去油腻且可且消化。

   粽子可以冷吃,而且冷吃的口感会更好,但是,粽子冷却后会变硬,食用后更容易刺激消化道,因此从冰箱拿出来后应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可食用。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因此,晚上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易消化,伤害胃粘膜。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

  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

  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拓展内容】

     端午节传说集锦

     端午传说——屈原投江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

  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

  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

  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

  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汨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屈原死后,人们为他建庙筑坟,长久地敬仰他、怀念他。

  他死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节日,即端午节。

  屈原的家乡和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有个风俗,每到这一天就要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比赛,据说划龙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

  人们每到端午节就要吃粽子,据说也同屈原有关。

  最初是汨罗江边的老百姓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进水里去喂鱼,使鱼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端午传说——忠良伍子胥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传说——纪念孝女曹娥

     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传说——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