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北陵是谁的陵墓

  北陵是谁的陵墓?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关于北陵是谁的陵墓以及沈阳的北陵是谁的陵墓,北陵是谁的陵墓地宫,北陵是谁的陵墓葬在哪里,北陵是谁的陵墓啊,北陵是谁的陵墓图片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北陵是谁的陵墓

北陵是谁的陵墓

  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

  沈阳北陵是

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

的陵墓。

  沈阳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位于盛京(沈阳)北部,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沈阳北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顺治元年(1644年)8月9日定名为昭陵。

  北陵公园也称清昭陵,位于沈阳市区北部,北陵公园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在清初的关外三陵(福陵、昭陵、永陵)中,昭陵是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这里古松参天、楼殿威严,处处透着皇陵的气势,你还能在这些建筑中看到明朝皇陵和满族建筑特点的融合。

  清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古代皇帝陵墓建筑之一。

  清昭陵作为皇帝陵寝,清昭陵的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装饰装修均是完整而又独具特色的,它既吸收了大量中原皇帝陵寝文化,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点,将汉、藏、蒙等建筑文化与满族建筑文化巧妙融为一体,形成了异于关内明、清各皇陵的独特风格,堪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精华,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典范。

  清昭陵建筑群融满汉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体现了早期丧葬理念逐渐汉化时的皇陵建筑形式与格局,是满汉民族建筑艺术、丧葬理念相融合的实物例证,清昭陵是清初关外较为类型的一座皇帝陵寝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丧葬艺术和满文化的演进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北陵的历史背景

  墓主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为金(后金)主。

  并于天聪10年(1636年)改国号为清,称皇帝。

  皇太极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汉化政策,不仅仿照明制设立六部官衙,而且组织人力翻译汉文典籍,他与其父努尔哈赤一样,对满族初期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

  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

  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似一座小城。

  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

  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中部,从正红门到隆恩门;后部,从隆恩门到宝顶。

  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神桥、牌楼、正红门、碑亭、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顶。

  沈阳市最大的公园,占地330万平方米。

  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

  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昭陵辟为公园,因位于市区北部,故得此名。

  昭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汉满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

  方城是陵园的主体部分,结构与福陵的方城相似。

  北陵既有古老的传统建筑,又有现代化游园设施,置身园中,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

  它是国内外游人来沈必游之地。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北陵公园是谁的墓?

  北陵公园是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扩展资料

  地理环境:方城是陵园的主体部分,结构与福陵的方城相似。

  北陵既有古老的传统建筑,又有现代化游园设施,置身园中,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

  它是国内外游人来沈必游之地。

  清昭陵内古松参天,有许多地方值得观看,像赑屃驮石碑、角楼、后山的陵墓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陵公园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