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哪24孝
二十四孝是哪24孝?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薏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的。关于二十四孝是哪24孝以及二十四孝是哪24孝名字,二十四孝是哪24孝图片,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二十四孝是哪24孝简单介绍,二十四孝是哪24孝写出人物,故事,时代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二十四孝是哪24孝
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薏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的。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孝观念起源于殷商时期,而形成于周代。
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殷商时期的孝强调的是事鬼神而非事人,其观念尚未形成,其成为孝观念之事人之死方面的起源。
二是殷商时期的孝活动虽已出现,但这种活动是自发而非自觉的,亦未上升到观念之层面,其成为孝观念之事人之生方面的起源。
而周代的孝不仅回到了事人本身,而且成为自觉的活动,标示着孝观念的形成。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虽然孝顺父母的方式和内容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创新,但子女孝敬父母的核心要意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大概有三个层级:一曰米孝,赡养父母,养其身是孝道的基础;二曰言孝,尊敬父母,顺其意是孝道的关键;三曰悦孝,为父母赢得荣耀,悦其心是孝道的根本。
米孝是基础
米孝,是指子女为父母养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其衣食无忧而安心。
春秋时期鲁国人周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寒,生活艰辛,经常以粗粮野菜充饥。
有一次吃饭时,周母因病表示想吃白米饭,子路闻言立即放下碗筷,步行几十里买回白米。
看到母亲吃着白米饭的笑容,子路心里非常高兴。
此后,为了让母亲能经常吃上白米饭,子路每天徒步几十里上山砍柴换米,风雨无阻,直至母亲去世。
后来子路到楚国做官,飞黄腾达,出则车马,食则列鼎。
可他面对奢华的生活,却总也高兴不起来,常潸然泪下,只因未能让母亲享福而愧疚不已。
言孝是关键
"言孝是指子女对父母和颜悦色,时常嘘寒问暖使其倍感温暖顺心。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常常生死茫茫不相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正因如此有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
现如今许多儿女为生计外出学习工作,动辄离家千里之外,甚至定居异国他乡。
虽然现在交通便捷,电话微信交流方便,但有的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父母,偶尔通话也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可谓惜时如金。
某大学曾就此做了一项校园调查,结果显示其在校学生每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的不足全校学生的10%;平均与父母通话的时间仅占全年通话时间的3%;与父母通话费用占个人月话费的1%。
更有个别学生除了向父母要钱外,从不给父母打电话联系。
悦孝是根本
悦孝是指子女的言行使父母感到荣光而欢心。
从个人角度说起大概有三:其一,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身体健康,性格健全,心理强大是做一切事情和孝敬父母的前提,也是父母的最大心愿。
其二,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只有子女家庭幸福,生活美满,父母才能安心放心,这也是父母最高兴的事情。
其三,要遵纪守法,努力工作。
遵纪守法是底线,作为子女不能违法乱纪使父母蒙羞。
努力工作是立身之本,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自立于社会,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和父母撑起一片天,使父母心里踏实,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这才是悦孝"之始。
中国二十四孝,分别是哪些?
中国二十四孝分别是: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二十四孝》的全名是《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据说是元代人郭居敬编撰的,明清的时候广为流传,是封建王朝用来宣扬孝道的工具,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现代的某些国学机构也将其奉为经典,要求学员深入地去理解。
如果我们现在再来看《二十四孝》,我们会发现许多与我们现代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地方,甚至可以说里面有很多非常残忍的地方。
尽管孝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仍然掩盖不了《二十四孝》中的那些封建残毒和糟粕。
对于现代人的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去学习孝的文化,但是绝对不能去效仿里面的一些事迹。
实际上《二十四孝》明清两代反对的人还算是比较多的。
例如清代的袁枚就曾经大骂《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的郭巨,并且说他有大罪。
鲁迅先生对于《二十四孝》也是相当地不满,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来批判《二十四孝》。
鲁迅先生最反感的两个故事就是“戏彩娱亲”和“埋儿奉母”。
对于戏彩娱亲这个故事,鲁迅先生认为这完完全全是侮辱了孩子的纯真,让一个老头学孩子实在是恶心之至。
至于埋儿奉母甚至就开始有点反人类的倾向了,杀死孩子来奉养母亲,这种恶毒的道德我想看过的人都会绝对特别恶心。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