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贯籍是什么意思

  贯籍是什么意思?是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指户口册;谓迁至新地经过一定时间,取得入当地户籍的资格的。关于贯籍是什么意思以及贯籍是什么意思怎么填?,贯籍是什么意思贯籍是地址吗,贯籍是什么意思啊籍贯,贯籍是什么意思关机,请问贯籍是什么意思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贯籍是什么意思

贯籍是什么意思

  是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指户口册;谓迁至新地经过一定时间,取得入当地户籍的资格的。

贯籍

  1.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

  2.指户口册;

  3.谓迁至新地经过一定时间,取得入当地户籍的资格。

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籍贯跟出生地或者所在地不同的概念,籍贯一般写到某某市或者某某县即可。

  例如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市云阳县。

引证解释

  《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德年间,有个举人,姓杨名延和 ,表字元礼 ,原是四川 成都府籍贯。

  杨沫《乡思的朝和暮》: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到我的籍贯时,我总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对方。

扩展

  《魏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题材,是北朝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魏书》中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魏书》共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

  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史官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

  太和十一年(487年),李彪参加修史,始改为纪传体,大概编写到拓跋弘统治时代。

  以后,邢峦、崔鸿等先后编写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肃宗(元诩)三朝的起居注。

  北魏原有邓渊所撰《代记》、崔浩所撰《国书》等编年史,和李彪、崔光改修的纪传体史书等,为魏收取材所资,今皆亡佚。

  南朝著作如沈约《宋书》等,魏收当亦得见。

  他于天保二年(551年)奉诏撰魏史,五年(554年)完成。

  虽有高隆之任总监,房延佑等六人协助斟酌,主要由魏收执笔。

  魏收以前和同时代人曾经编写过魏史和其他资料,隋、唐时期也有人另写过几种魏书,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

  唐代李延寿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上是魏书的节录。

  因此,魏书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的最原始和比较完备的资料。

  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

  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

  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

  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

籍贯是什么意思

  籍贯,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个别特殊情况从母系的,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籍贯的标准写法是:重庆市荣昌县,标准写法是全称不漏。

  籍贯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

  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一般以某人的太祖父(或高祖父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或太祖母(或高祖母或曾祖母)。

  

  中国古代很重视籍贯:

  古代中国十分重视籍贯,即使是父、祖做大官,其子弟依然要回原籍参加科考。

  乾隆四十二年7月的一天,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已经67岁了,但一点也不糊涂,依然有精力在宫内接见浙江解饷官绍兴府通判张廷泰。

  通判,只是一个正六品官,能得见天颜,可谓皇恩浩荡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