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的用法
算盘的用法?是拿出算盘竖起叫“清盘”,然后在桌面上放平;左手扶着算盘框,拨加的时候用右手大拇指拨算盘,其他4根手指攥起来;直接用右手大拇指一颗一颗往上拨1的连加连减的。关于算盘的用法以及算盘的用法视频教程,算盘的用法图解,算盘的用法口诀,算盘的用法图解一到十,算盘的用法乘法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算盘的用法
是拿出算盘竖起叫“清盘”,然后在桌面上放平;左手扶着算盘框,拨加的时候用右手大拇指拨算盘,其他4根手指攥起来;直接用右手大拇指一颗一颗往上拨1的连加连减的。
算盘的用法
1、拿出算盘竖起叫清盘,然后在桌面上放平。
2、左手扶着算盘框,拨加的时候用右手大拇指拨算盘(从下往上拨珠子),其他4根手指攥起来。
拨减的时候用右手的食指(从上往下拨珠子),其他4根手指攥起来。
3、(1的连加连减)直接用右手大拇指一颗一颗往上拨1 2 3 4 5 6 7 8 9 10.拨到20-30。
然后用右手食指往回减,20 19 18 17一直到0即可。
要求手拨的同时读出声音,拨到几,读到几。
4、(2的连加连减)此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分解组合:一次用大拇指拨2个珠子,(+2 +2 1和1是2,+2+2+2+2 1和1是2)
连减:-2-2 1和1是2,-2-2-2-2 1和1是2 ,直到拨回起点。
5、4的连拨。
一次拨4个珠子,剩下1个。
要想再一次拨四个的话,那么这剩下的1个拨上去的话,另外一档就要再拨上3个。
也就是3和1组成4。
那这一档就剩下2个,还想一次拨4个的话,那这两个拨上去去之后,再在另外一档拨上去2个。
也就是2和2是4。
剩下3个,再想一次拨四个的话,就是拨完3个再在另外一档拨上1个。
3和1是4。
剩下4个够一次拨上4个。
6、其他数的连拨和4的相同。
7、算盘的连拨主要练习孩子的数的分解的操作能力以及帮助孩子的思维从操作形象到抽象的转化,给孩子一个支架。
再拨的时候一定要求孩子把每一档的珠子都拨完。
算盘的起源
1、从算筹到算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陕西省汉墓出土了骨制算筹,这表明至少在西汉,华夏祖先就已经借助木棒、骨头制成的筹进行运算,而算筹本身的历史应当更为久远。
算筹本身已经具备基础的代数运算功能,与算盘一样也可以开方与乘方,但是受算筹本身摆放方式的制约。
在进行运算时需要不断改变算筹的形状,十分耗费时间,且在进行简单运算时,算筹并不比心算的效率更高。
据汉代的《数术记遗》记载,除算筹外,还有珠算和龟算等多种运算方法,其中所提及的珠算就是后世珠算的前身。
进行珠算时使用的工具形状简易,大致为盘形,其使用规则中的上栏作五,下栏作一。
即上下栏的算珠也可随意拨动,这与今天的珠算规则一致,已经初步具有现代算盘的雏形。
2、当代算盘的出现
算盘自魏晋南北朝复杂化,直至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农业和商业促使人们改革计算工具。
至唐朝中期,盘的形状已经逐步确定下来,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算盘。
早期的算盘是以小巧浑圆的算珠替代略显笨重的长条算筹,将算珠用签串成串,节省计算时间。
往后算珠的数量逐渐增多,由五珠算盘发展为七珠算盘(上二下五),以适应十六进位制。
七珠算盘相较于五珠算盘不便携带,且在进行快速运算时,算珠容易滚动,致使计算结果出错。
至宋朝以后,商人在七珠算盘的基础上弃槽用档,简化算盘结构,算盘的形状基本固定下来,在之后七百多年里没有发生过大的改变。
如何正确使用算盘?
通用的算盘是上面一个珠子,下面四个珠子,下面的珠子代表1,上面的珠子代表5。
如果1就把底下的拨上去一个珠子,2就再拨一个珠子。
4就拨四个珠子,到五的时候就把上面的珠子拨下来,下面的四个拨下去。
一般从九档至十五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
扩展资料:
算盘的口诀:
1、加法口诀: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2、减法口诀: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
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减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减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减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减五:五下五,五退一还五;
减六:六下六,六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
减七:七下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
减八:八下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
减九:九下九,九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算盘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