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桃符指的是什么节日

  桃符指的是什么节日是桃符指的是春节的。

  那么关于桃符指的是什么节日以及桃符指的是什么节日呢,桃符是什么节日?,桃木符是什么节日,桃符是除夕还是春节,端午节挂桃符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桃符指的是什么节日

桃符指的是什么节日

  桃符指的是什么节日是桃符指的是春节。桃符又叫做春联、门对或者春贴等,是农历新年用红纸写成贴在门上的联语,所以桃符指的是春节,它是春节文化的一种象征,也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用品。古代的人新年的时候,会在用木板做的桃符上面写上神荼、郁垒或者在纸上面画上两位神仙的头像,然后贴在门上用来祈福的。

  桃符指的是春节。

  桃符又叫做春联、门对或者春贴等,是农历新年用红纸写成贴在门上的联语,所以桃符指的是春节,它是春节文化的一种象征,也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用品。

  古代的人新年的时候,会在用木板做的桃符上面写上神荼、郁垒或者在纸上面画上两位神仙的头像,然后贴在门上用来祈福。

  在王安石的《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人描绘了春风融融,春日曈曈,千家万户喜迎春节而竞相燃放爆竹,家人团聚,喜饮屠苏酒,将门板上的就桃符换成新桃符的喜庆和景象。

  春节指的是中国农历新年,也叫做新春、新岁、岁旦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的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者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桃符指的是什么

  桃符指的是: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

  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纸,相当于门神像。

  后人往往把春联贴在桃符上,于是后人以桃符借指春联,挥春。

  桃符由来: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

  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

  二人严格限制鬼魂活动。

  每年年底,二人都会站在一棵大树下观察所有的鬼魂。

  当看到坏人的恶灵时,就用一根苇绳把恶灵绑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

  但是神荼、郁垒的能力有限,不能消灭世界上所有的邪灵,也不能保证每个家庭的安全。

  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在春节前夕,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

  同时,在大

  门顶部挂一根苇绳,在两扇门上画一只老虎,以防恶魔和怪物入侵。

  但是,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引证解释

  一、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或纸,以为能压邪。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把桃树锯做桃符,钉在门上,着他两个替我管门户。

  二、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冰心《三寄小读者》六: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并标名字的作法,兴盛于宋代。

  北宋高承《事物纪原·桃版》讲了度朔山的传说后写到:故今世画神像于板上犹于其下书‘右郁垒,左神荼’,元日以置门户间也。

  反映北宋风俗的《岁时杂记》也说在桃符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

  由此可知,桃板可以称作桃符。

  图画神荼、郁垒作为避邪的桃符,一直流行到明清时代。

  明嘉靖《汀州府志》说:桃符,新画桃符置户两旁,貌荼、垒于上,以厌邪魅。

  明清地方志多有各地除夕挂桃符的记载。

  来历传说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

  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

  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老虎。

  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

  而且古代人还会在自家的第二道门上画上那只专门吃鬼的老虎,旁边还有一条芒苇绳,被人们用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曾经有一座鬼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上百只鬼出没,而且还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在外面作恶的鬼都要赶回鬼城。

  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

  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芒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

  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

  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

  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

  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相关习俗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历史发展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

  桃符最初书写二神的名字或描绘图像,后来演变为书写吉祥语,进而发展成为对偶的诗句。

  这就是造纸术产生之前的对联了。

  同时,也说明至少在东汉时已盛行春节挂桃符的风俗。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

  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的题词改变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

  有些专家认为孟昶的题词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

  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

  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

  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桃符演变

  桃符前身

  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桃有辟邪的作用,先秦时代桃茆(1论)即桃木柄笤帚,具有驱鬼除邪的神奇力量。

  《礼记·檀弓下》说: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茆执戈,(鬼)恶之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就有这方面的事例。

  《周礼.夏官》说,诸侯盟会割牛耳取血,要用桃茢为镇物。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取藏冰时,要用桃木做的弓和用棘制的矢进行除灾仪式。

  桃符的前身是桃梗和桃枝。

  桃枝的辟邪作用见于《庄子》: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

  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

  (《艺文类聚》卷八六)将桃枝稍事加工的桃枝也有相同作用。

  《淮南子·诠言》篇说:羿死于桃棓。

  东汉高诱注:桔,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

  如此则自传说时代,古人就有对桃木的特殊信仰。

  由于桃杖的神奇作用,汉有腊日前一日逐疫毕,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苇戟桃杖之礼(《后汉书吼仪志》)。

  将桃刻削成人形也是古人采取的辟邪手段。

  《战国策·齐策三》说孟尝君打算人秦时,苏秦对他讲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劝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语桃梗: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

  可知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桃梗。

  又据《后汉书·礼仪志》注,《山海经》载在度朔山,立于以大桃树枝为鬼门之上的神荼、郁垒,以苇索执鬼并喂虎。

  黄帝法而象之,殴除毕,因立桃梗于门户上。

  东汉《风俗通义》也引《黄帝书》讲了这个故事,并说: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效前事也。

  可知汉代腊日的前夜已流行在门旁立桃梗(人)的风俗。

  《荆楚岁时记》讲元旦拜贺后说: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

  可知六朝时代又出现了桃板。

  (作者按:该书通行本又在讲贴画鸡,悬苇索后说插桃符其傍,桃符二字有误,不取。

  )至迟到唐末,出现了桃符一词,韩鄂《四时纂要》明确指出:仙木即今之桃符。

  换言之,桃符即古之桃杖、桃梗,符字更清楚地表达了其驱邪作用。

  此后宋代盛行桃符的用法,前面所引的王安石《元日》诗就是一个例证。

  桃木传说

  桃本来是作为一种植物而被认为有避邪作用的。

  《玉烛宝典》引《典术》说桃是五行之精,可以厌伏邪气制百鬼,所以作桃板著于户(《太平御览》所引《典术》五行之精作五木之精,桃板作桃人梗)。

  从桃枝、桃杖到桃人梗,桃有一个人格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神格化的过程。

  桃板、桃符的出现正是两种过程合一特别是转变的集中体现之物。

  虽然资料中无南朝或更早之桃板上有字、画的记载,但是桃板,这种加工平整的东西,桃的避邪作用只是作为属性存在,它一定另有目的,根据后来文献中所记桃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并写二者名字的事实,可以推断,桃板一出现可能就有图或字,或二者兼而有之。

  所写所画也应当是神荼和郁垒。

  最初桃枝、桃梗和执鬼神神荼、郁垒是两回事。

  一旦在桃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写上名字,就使二者合一。

  桃符既是原来的桃梗,又可以代表画有图形的桃板,二者有区别,也混同,在混同的情况下.桃符也就成了神荼、郁垒的代名词。

  桃符兴盛

  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并标名字的作法,兴盛于宋代。

  北宋高承《事物纪原.桃版》讲了度朔山的传说后写到:故今世画神像于板上犹于其下书‘右郁垒,左神荼’,元日以置门户间也。

  反映北宋风俗的《岁时杂记》也说在桃符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

  由此可知,桃板可以称作桃符。

  图画神荼、郁垒作为避邪的桃符,一直流行到明清时代。

  明嘉靖《汀州府志》说:桃符,新画桃符置户两旁,貌荼、垒于上,以厌邪魅。

  明清地方志多有各地除夕挂桃符的记载。

  文学记载

  古代春节期间挂桃符的习俗,在许多文人学士的笔下多有记载;白居易《白礼六帖》: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代春节期间人们挂桃符的盛况显见一斑。

   该诗的广泛流传也使得桃符一词几乎尽人皆知。

  更换桃符不仅是必做的事,而且春联、门神、年画等也与桃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成为除夕除旧迎新的必需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