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

  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是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至15岁之间,据记载:勺是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就是指未成年儿童学习勺舞;舞象之年:原本是古时一种武舞的名称,出自《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的。

  那么关于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以及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呢,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字,少年在古代的雅称,古代对青少年的雅称,古代少年称呼有哪些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

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

  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是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至15岁之间,据记载:勺是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就是指未成年儿童学习勺舞;舞象之年:原本是古时一种武舞的名称,出自《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3、志学之年:指15岁左右的男孩子,出自《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的。

  古代少年的雅称有金钗之舞勺之年、舞象之年、志学之年、碧玉之年、弱冠、总角、豆蔻、束发等。

  分别如下:

  1、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至15岁之间。

  根据记载:勺,是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

  舞勺就是指未成年儿童学习勺舞。

  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

  ’言十三时学舞勺之文物也。

  2、舞象之年:原本是古时一种武舞的名称,出自《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3、志学之年:指的是15岁左右的男孩子。

  出自《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因此人们常把十五岁的年纪称作志学之年。

  4、碧玉之年:则出自唐代李群玉的《醉后赠冯姬》: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5、弱冠: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为弱冠。

  这时就会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

  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来表示成年。

  但此时身体比较弱,所以就称为弱冠。

  6、总角:指的是8、9岁至13、14的少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7、豆蔻:指13、14至15、16岁的少年。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8、束发:少年15岁。

  一般15岁时,就要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而大焉,履大节焉。

  少年,古时候指青年男子。

  心在主要指10周岁至18周岁上下的未成年人。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郑少年相率为盗,处於雚泽。

  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等。

古代人对少年的美称有哪些?

  称呼如下:

  1、龙驹凤雏。

  龙驹凤雏,该词喻指英俊秀颖的少年,出自《晋书·陆云传》。

  2、绿鬓朱颜。

  绿鬓朱颜一词,出自宋代晏殊的《少年游·芙蓉花发去年枝》。

  3、绮纨之岁。

  绮纨之岁是指少年时代,出自北周时期庾信的《慕容宁神道碑》: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

  简介:

  少年,汉语词汇,读音:shào nián,古指青年男子。

  《韩非子·内储说上》:郑少年相率为盗,处於雚泽。

  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西晋·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

  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