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濮阳龙乡的由来

  濮阳龙乡的由来是濮阳这一名称始于战国,因其位于濮水之阳而称其为濮阳,又因该地区是我国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于是人们又把濮阳称为濮阳龙乡的。

  那么关于濮阳龙乡的由来以及濮阳龙乡的由来和历史,河南濮阳为什么叫龙乡,濮阳为什么是龙的故乡,濮阳龙城的由来,河南濮阳龙的故乡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濮阳龙乡的由来

濮阳龙乡的由来

  濮阳龙乡的由来是濮阳这一名称始于战国,因其位于濮水之阳而称其为濮阳,又因该地区是我国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于是人们又把濮阳称为濮阳龙乡。濮阳龙乡是一座比较古老的城市,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不少描绘当地的诗篇,历史上也曾有许多的杰出人物,比如仓颉、吴起、商鞅等人的。

  濮阳这一名称始于战国,因其位于濮水之阳而称其为濮阳,又因该地区是我国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于是人们又把濮阳称为濮阳龙乡。

  濮阳龙乡是一座比较古老的城市,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不少描绘当地的诗篇,其历史上也曾有许多的杰出人物。

  在1986年,濮阳曾出土了一些用蚌壳摆成的龙形图案,以及许多的生产和生活用具。

  据考证,这些珍贵的文物距今已有六千四百多年。

  并且这些文物的出土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将我国的文明史再一次推进了一千四百多年。

河南濮阳的历史!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

  春秋时期,濮阳一带属卫国。

  公元前629年,卫国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

  公元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国此时名存实亡。

  前240年,东郡治濮阳。

  宋,濮阳改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

  1128年秋,金占领澶州,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清丰。

  明清时期,濮阳仍称开州,辖濮阳、清丰、南乐,属大名府。

  民国2年(1913年),改开州为开县。

  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

  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

  扩展资料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平原,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聊城市、菏泽市接壤,西与安阳汤阴县、滑县接壤,西南与新乡长垣县毗邻,鹤濮高速将鹤壁与濮阳两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濮阳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气、盐、煤等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濮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

  作为中国杂技之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风景名胜

  1、戚城遗址

  戚城遗址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

  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戚城又称孔悝城,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

  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戚城遗址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2、单拐革命旧址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

  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杨勇等同志先后在这里居住长达一年之久。

  他们在这里不仅领导了有名的锡山战役和解放阳谷、封丘、延津等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农民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并在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清丰县对该旧址进行了多次修复,并按原址建成3个展区、8户旧居和19座展室,并从全国征集史料和革命文物2000余件,各类珍贵图片400余幅,并建设了占地8000余平方米的革命旧址广场。

  3、仓颉陵遗址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

  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

  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

  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

  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

  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濮阳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