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

  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是红辣蓼和白辣蓼在名字、外表颜色、花朵形状、叶片等方面有所不同的。

  那么关于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以及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图片,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都能做酒药吗?,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对比,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在哪,白辣蓼与红辣蓼的区别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

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

  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区别是红辣蓼和白辣蓼在名字、外表颜色、花朵形状、叶片等方面有所不同。名字:红辣蓼也被叫做斑焦草、青蓼。外表颜色:红辣蓼茎的颜色是紫红色的,并且还有明显的节状突起。花朵形状:红辣蓼的花穗比较长,花朵比较稀疏,在下部还有明显的间断的。

  红辣蓼和白辣蓼在名字、外表颜色、花朵形状、叶片等方面有所不同。

  名字:红辣蓼也被叫做斑焦草、青蓼;而白辣蓼则叫做长尾蓼或者山蓼,有时候也被叫做马蓼。

  外表颜色:红辣蓼茎的颜色是紫红色的,并且还有明显的节状突起;而白辣蓼茎的颜色是绿色的,并且上面没有明显的节状突起。

  花朵形状:红辣蓼的花穗比较长,花朵比较稀疏,在下部还有明显的间断;而白辣蓼的花朵紧密,花朵的颜色多为淡粉色或者白色。

  叶片:红辣蓼的叶子大部分是椭圆形状的,长度在4到8厘米左右;而白辣蓼的叶子多为宽卵形或者褶皱形,叶子的长度大约在10到20厘米之间。

辣蓼和红蓼有什么区别?

    辣蓼,中药名。

  为蓼科蓼属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全草。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

  具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

  常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的治疗;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红蓼(学名:Polygonum orientale Linn.)为蓼科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3米。

  茎直立,具节,中空。

  叶两面均有粗毛及腺点。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下垂;初秋开淡红色或玫瑰红色小花。

  生于沟边、河川两岸的草地、沼泽潮湿处。

  因其生长迅速、高大茂盛,叶绿、且花密红艳,适应性强,适于观赏,故适宜做观赏植物。

  果实入药,名水红花子,有活血、止痛、消积、利尿功效。

  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菲律宾、印度、欧洲和大洋洲也有。

    红蓼是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粗壮,高1-2米,上部多分枝,密被开展的长柔毛。

  叶宽卵形、宽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微下延,边缘全缘,密生缘毛,两面密生短柔毛,叶脉上密生长柔毛;叶柄长2-10厘米,具开展的长柔毛;托叶鞘筒状,膜质,长1-2厘米,被长柔毛,具长缘毛,通常沿顶端具草质、绿色的翅。

  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长3-7厘米,花紧密,微下垂,通常数个再组成圆锥状;苞片宽漏斗状,长3-5毫米,草质,绿色,被短柔毛,边缘具长缘毛,每苞内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长;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花被片椭圆形,长3-4毫米;雄蕊7, 比花被长;花盘明显;花柱2, 中下部合生,比花被长,柱头头状。

  瘦果近圆形,双凹,直径长3-3.5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