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是乐山大佛的来历以及传说故事比较多,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泛的是,乐山大佛的开凿者是一位叫海通的和尚所修建的。

  那么关于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以及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200字,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700字,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600字,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100字,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简介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是乐山大佛的来历以及传说故事比较多,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泛的是,乐山大佛的开凿者是一位叫海通的和尚所修建的。在古代,乐山三江汇流之处,也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的凌云山麓,过往的小船大船常常被颠覆的。

  乐山大佛的来历以及传说故事比较多,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泛的是,乐山大佛的开凿者是一位叫海通的和尚所修建的。

  在古代,乐山三江汇流之处,也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的凌云山麓,过往的小船大船常常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的流量比较大时,小船被颠覆的状况就会变得更加频繁。

  海通和尚见此,就开凿了弥勒佛大像,也就是现在的乐山大佛。

  现在乐山大佛是很多人都会去游览参观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仅有着独特的风景,而且这里还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不过,由于乐山大佛修建时间悠久,以及受自然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相应的破坏。

乐山大佛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乐山大佛?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于乐山大佛的 传说 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相传,唐朝的时候,贵州有个和尚,法名海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

  他云游四海,发愿要为百姓做善事。

  这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

  不久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下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常常掀翻船只,危害生灵。

  一天,他想亲自去查看一下,便攀着岩壁来到凌云山脚。

  忽见一个激浪打在岩上,浪头退去后,一个壮年汉子躺在水边,左手拿钻,右手拿锤,一动不动。

  海通和尚忙上前,把汉子背到岸上,过了好一阵,他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汉子名叫石青,是个石匠,他见凌云山下水势凶猛,来往船只常常翻沉,许多船工兄弟白白地送了性命,心里实在不忍,便决心在石壁上凿一路篙眼,好让船工们的竹篙插在篙眼中,撑住木船不碰在石壁上。

  不料刚打了几下,一个恶浪扑来,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石青的行动感动了海通。

  第二天,海通和石青相约又登上凌云山察看。

  他们站在百丈悬崖上,只见下面滩险水恶,江涛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直向峭壁冲来,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

  这时,正有一只木船顺江而下。

  突然,那船就象离弦的箭飞奔而来。

  眼看靠近岩石,这时,水中猛地出现一个怪物,掀起一股黑浪,把木船吞没了。

  海通一迭连声地口念“阿弥陀佛”,石青怒不可遏,苦于没有降妖的法力。

  海通道:”不如在这山岩上凿一尊弥勒大佛,一来借佛祖法力收妖镇怪,二来也可减弱水势,保护行船。

  ”石青听了连连点头。

  于是,石青就在凌云山上打了个石洞,让海通和尚在洞内居住下来。

     海通和石青一面察看水势,一面测量地形,分头准备 雕刻 大佛的事。

  海通和尚翻山越岭,行船过水,到江淮一带募化资金;石青在嘉州城乡物色能工巧匠,打造工具。

  经过了 三年的准备,开元六年便开始动工了。

     通和石青修大佛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了开去。

  方圆数十里的百姓,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纷纷前来相助。

  一时间,凌云山上,千人挥臂,万人呐喊,闹腾起来。

  从山岩上打下的石头,象下雨一样轰隆隆地掉进河里,激起无数浪花。

     谁知,滚滚而下的巨石惊动了江底的那条妖龙。

  它是李冰当年修都江堰时,用铁链锁在江底的一条孽龙。

  因铁链年久锈坏,孽龙挣脱枷锁,逃到凌云山下,兴风作浪,为所欲 为。

  这孽龙见山上滚下许多石头,堵住了洞口,忙施起妖法,掀起狂风恶浪,把海通和尚卷入洞中。

  石青见妖龙卷走了海通和尚,忙带领众石匠,拿着铁钎、钻子、铁锤等工具下去寻找。

  不一会儿,找到了石洞,石青领头杀了进去,只见孽龙支使一群小妖正要将海通押向油锅。

  石青大喊一声:“哪里来的妖龙,胆敢伤我法师!”随即带领众石匠冲了过去,将孽龙团团围住。

  孽龙见寡不敌众,只得逃下了江底。

     工匠们又继续凿岩刻佛。

  可是没多久,平地忽然狂风不止,飞沙定石,天昏地暗,暴雨倾盆而下,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凌云山上洪水暴发,一股股山洪直冲大佛头顶。

  海通和尚发愁了:这样大的洪水,即使是铜铸铁造的佛像也会冲坏的。

  石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安慰海通说:“师父不要担忧,我自有办法。

  ”他和众石匠商量,决定在大佛头上、身上修凿排水沟排水泄流。

  只见石青腰系绳索,冒着生命危险,悬空凿石。

  狂风和洪水一次又一次将他冲得悬空吊在半岩上,他一次又一次攀着绳索爬了上去。

  石青和众工匠们舍生忘死,坚持不懈,终于凿成了排水沟,消除了洪水的冲蚀。

     那时,嘉州新任一个刺史,爱财如命。

  他打听到海通和尚募化了许多银子,就带着一群衙役来到凌云山上,气势汹汹地对海通说:“大胆和尚,你未经官府许可,私自动工兴修大佛,该当何罪?来人,给我锁走!”几个衙役冲过去就要动手,只见石青伸手挡住说:“修大佛是为了镇妖降魔,减弱水势,解除灾害,有什么罪过?你们要锁锁我吧!”海通忙对石青说:“工地上没你不行,天大的事我来承担。

  ”那贪官见风转舵,便装模做样地说,“和尚听着,本官姑念你是出家之人,可免你牢狱之苦。

  不过,你等破坏我嘉州风水,得拿出白银三万两赔偿。

  ”海通一听这贪官原是来敲竹杠的,顿时胸中升起一股怒火,说:“这银子来自千千万万的善男信女,我海通怎敢动用半文。

  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

     狗官以为海通是说话来吓人的,就说:“那就把你的眼睛剜出来给本官看看。

  ”

     海通听了,冷然一笑,不慌不忙地将双指插入自己的眼睛。

  两颗跟珠落入了手中的盘子里。

  海通端着盘子,直向面前的贪官走去。

  边走边说:“拿去吧!”贪官和那些狐群狗党,见海通和尚剜下双目,毫不动容,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逃回去了。

     海通虽然失掉了两只眼睛,但刻佛的意志毫不动摇。

  对修建大佛更加关心,常常拄着拐杖,由小沙弥扶着,来到工地, 陪伴石匠们干活。

  大家见了,感动不已,含着眼泪劝他回去休息。

  海通执意不肯,说:“我虽不能看着大佛建成,也要听着你们把大佛建成啊!”

     然而,海通生前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宏愿,不几年,他就圆寂归天了。

  以后,石青等老石匠也相继去世了。

  后来,西川节度使韦皋继承了海通和石青的事业,组织人力物力继续开凿,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整整花了九十年,才修凿完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海通,就把他当年住过的山洞叫做“海师洞”。

  直到现在,洞内还有一个盘膝而坐、神情坚毅、手托盛眼珠的玉盘的海通塑像

  乐山大佛的建造历史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

  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的佛像结构

     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

  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

  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

  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 雨水 侵蚀。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

  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

  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