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是一刻钟等于15分钟的。

  那么关于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以及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二年级,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多少小时,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是几年级学的,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三年级,一刻钟等于多少分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是一刻钟等于15分钟。以前我国靠铜壶里的水来计时的,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的。

  一刻钟等于15分钟。

  以前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古代计时的工具叫

铜壶滴漏

  它是

靠铜壶

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

100个

刻度的箭。

  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

  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

  直至清初,将100刻

改定

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

  一刻钟等于15分钟。

  中国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

  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

  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壳滴漏。

  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

  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

  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

  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古代计时单位: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

  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一柱香的含义:

  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 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

  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

  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

  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一柱香=5分钟;一盏茶=10分钟。

  刻的含义: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

  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日的含义:

  一日有十二时辰,午夜23:00至1:00为子时;中午11:00至13:点为午时。

  古代计时简介:

  计时方法(记时方法)是因应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

  记时方法包括日期规划和时间规划。

  日期规划,就是编制行事历明确日期;时间规划,就是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

  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是编制行事历的基石;同时编织行事历的方式,同样反作用于时间的规划。

  本词条主要讨论时间规划。

  历史上,中国古人的记时方法,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

  这里说的时辰,指的是时段。

  十时辰制简介: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

  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

  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

  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

  据《隋书。

  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

  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百刻制简介:

  百刻制是十时辰制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十时辰进一步划分成均衡的一百刻。

  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有出土的汉代日晷,盘面上的刻度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

  另一方面,人们对时间测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制的提出,推动了铜壶滴漏的产生(毕竟百等分圆周,对于两千年前的古人来说,难度不小)。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十六时辰制简介:

  十六时辰制是历算的副产品。

  中国早期的历法,从阴阳五行历转变为四时八节历,历算过程中,将一年切分为十二个月时,会出现以16为分母的分数。

  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一年的长度为365又1/4天,切分为12个月,则每个月30又7/16天。

  十六时辰制,就是配合历算而进行的时间划分。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记录十六时辰的十六个时间节点中的十五个: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晡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十二时辰制简介: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

  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

  宋代开始,中国出现了机械式司辰,通过齿轮带动转盘,带动持时辰牌的小木人出现在视野中。

  当时间处于两个时辰之间时,出现在视野的时辰牌与原先的表述方式不一致。

  于是,时间的表述方式采用两个基准:时辰牌初现、时辰牌居正位,亦即时初、时正。

  时刻制、更点制简介:

  时刻制是十二时和一百刻配合使用。

  早期的表述方法为时x刻,即时后第x刻;宋代以后为时初x刻、时正x刻,即时初现后第x刻、时正位后第x刻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

  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

  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

  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

  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门、关门,早晨开城门时间并不是太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注意到相当频繁的钟声;晚上关城门时间则需要关注(不注意就得睡城里大街上),因此净街鼓(起更)必然是关注焦点。

  注意点的差别,衍生了一个词汇晨钟暮鼓。

  有关时间名称: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

  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当地时间半夜零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当地时间凌晨二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当地时间凌晨四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当地时间早晨六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当地时间上昼八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当地时间上昼十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当地时间中午十二时。

  中午一词,为十时辰制、十二时辰制的时间节点连用。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当地时间下昼二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当地时间下昼四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当地时间傍晚六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当地时间晚上八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当地时间晚上十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半夜0/24时为子时,凌晨2时为丑时,凌晨4时为寅时,早上6时为卯时,上午8时为辰时,10时为巳时,12时为午时,下午2时为未时,下午4时为申时,傍晚6时为酉时,晚上8时为戌时,晚上10时为亥时。

  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10时直杀到下午2时。

  更点:

  古代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亥时三刻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把一夜有五更,按更击鼓报时,两更之间有五点。

  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2:24左右做饭,4:48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6时整,三更四点相当于1:36。

  刻:

  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

  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

  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5分12秒。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