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

  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是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准确的。

  那么关于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以及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准确还是精简,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意思,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内容,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 ),公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和第一要求是什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

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

  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是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准确。公文语言亦称公文用语。表现公文特色的规范化语言。是在公文语体要求下的公文特有用语。它包括公文语言的特点、公文各文体的语言要求、公文标题及正文常用的各种结构形式、公文句法结构特点、公文修辞手段、公文表达等。要求文字简练,句式简短,一般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的。

  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准确。

  公文语言亦称公文用语。

  表现公文特色的规范化语言。

  是在公文语体要求下的公文特有用语。

  它包括公文语言的特点、公文各文体的语言要求、公文标题及正文常用的各种结构形式、公文句法结构特点、公文修辞手段、公文表达等。

  要求文字简练,句式简短,一般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公文词语、公文语句、公文表达、公文修辞中。

  公文在公务活动中中起着法规作用,领导指导作用,凭据记载作用及公务联系等作用.公文的语言是写作中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它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着公文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人们对文件内容的准确理解,关系着人们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公文语言 的第一要求是什么

  一、准确 (一)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

  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

  这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创造性语言又因其个性和素质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词语是绝对准确的。

  这话用于公文写作,倒是比较确切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

  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

  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

  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

  写作公文,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二)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

  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份,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份,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份。

  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份也不是必不要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

  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

  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

  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份。

  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

  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是不通。

  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

  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

  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

  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

  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

  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

  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上纳入了计划轨道。

  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词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

   二、简练 (一)用语精确,一以当十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两个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说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却仍然不清楚。

  从理论上说,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足以表达人类的常规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常出现的。

  公文写作中之所以有用语繁多意思仍不明白的情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二)尽量使用短句 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还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鉴欧化的句法来写文章,句子写得长长的,句子内部的成份多多的,阅读起来虽别有风味,读者却常常需要再三反复,才能弄明白句子复杂的含义。

  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很少了。

  还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做法值得肯定。

  他说,他写文章,总喜欢写短句子,七八个字一句,十个字左右一句。

  他认为,这样写,读者好读,意思也简练明白。

  有人统计过他的名篇《济南的冬天》,说其中超过11个字的句子只有6句,超过14个字的句子只有两句。

  请看下面的文句: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用这样的短句,写出了多么精致而优美的文章!公文与文学虽然是不同质的语言,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

  为了做到简练,不妨学学老舍。

   (三)适当采用文言词语 前面谈到公文语言的模式化的时候,已经谈到公文对文言词语的继承问题。

  继承文言词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

  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

  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白话。

  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话,可那岂不是大煞风景? 运用文言词语,要注意不得生吞活剥,食古不化,要适当、活用、自然、流畅。

  建国初期周恩来撰写的一个指令,是活用文言词语的典范: 查我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文物图书,过去反动统治时代,往往官商勾结,盗运出口,致使我国文化遗产蒙受莫大损失。

  今反动政权业已推翻,海陆运输均已畅通,为防止此项文物图书继续失散起见,特制定禁止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随令颁发,希即转令所属遵照办理为要。

   在这段文字中,古代文言和现代白话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简洁明了,自然流畅,完全没有一味因袭的陈腐气。

   三、质朴 (一)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庄重、朴实,是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

  公文语言忌讳华丽、造作、卖弄。

  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曾提出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

  在当前的公文写作实践中,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做作、生造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虚荣心导致的错觉,以为语言越新异越能显示作者的才华,于是生硬地造出一些自以为高超的新词来,向别人炫耀。

  另一个原因是对词语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对其含义还不能准确辨析。

  只要端正文风,刻苦学习,这些毛病并不难克服。

   (二)不溢美,不虚饰 溢美、虚饰,也是公文语言的大忌。

  例如,表扬一个医生医术高明,就说他是当代华佗;医德高尚,就说他是当代白求恩。

  说某人工作刻苦,动不动就说他废寝忘食,甚至说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这些溢美之辞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还有人热衷于一些空洞轻浮的言辞,例如:一把手亲自抓,县委委员人人抓,分管委员认真抓,主管部门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村镇党委层层抓,这些语言,也许它的作者还颇为得意,认为自己抓住了经验,写出了文采。

  其实,这里面都是废话,什么经验也没有;虚饰之辞,也谈不上文采。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