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是干嘛的
枢密院是干嘛的是枢密院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的。
那么关于枢密院是干嘛的以及枢密院是干嘛的单位,为什么叫枢密院,设枢密院管什么事,古代的枢密院是干什么的,行枢密院和枢密院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枢密院是干嘛的
枢密院是干嘛的是枢密院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唐、五代、宋、辽、元时代的官署名称,主要掌管军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的。
枢密院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
唐、五代、宋、辽、元时代的官署名称,主要掌管军政。
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
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
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
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以升拣、废置揭帖兵籍,有调发更戍,则遣使给降兵符。
除授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
大事则禀奏,其付授者用宣,小事则拟进,其付授者用扎。
先具所得旨,关门下省审覆。
面得旨者为录白,批奏得画者为画旨,并留为底。
惟以白纸录送,皆候报施行。
其被御宝批旨者,即送门下省缴覆。
应给诰者,关中书省命词。
即事干大计,造作、支移军器,及除都副承旨、三衙管军、三路沿边帅臣、太仆寺官,文臣换右职,仍同三省取旨。
宋代时期的枢密院是什么职能?
宋朝枢密院是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 军队的调防、战争的动员、战争的指挥等都是枢密院的职责,掌 各路之防务、军政,同时也领导兵部的工作。
枢密院职方馆掌管地图测绘、军机档案和情报收集; 检阅司掌督察三衙训练,发布演习命令等。
凡军国战和攻守之策,由皇帝和政事堂(枢使列席)共同决策,枢密院会提供建议供参考,最终方案也由枢密院提出,让皇帝选择采纳。
宋朝为了加强皇权,特意设参知政事削弱宰相的政治权,设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财政权,设枢密使以削弱军权。
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怕武官夺权,所以宋一直重文轻武,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将帅有统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使二者相互牵制。
枢密院审查司掌管武职人事、兵籍与士兵,六品下权归兵部,档案在枢密院,六至三品武职任命、迁补由枢密院建议。
枢密院等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兵部相当于国防部,前者有兵权,后者是战术指挥部。
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宋初,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权力不能合在一起,因此无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
后来因用兵西夏,宰相与枢密院长官不相通气,对军事指挥不利,于是在庆历年间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
西夏用兵结束,又恢复原状,兼职没有形成制度。
到了南宋,一些权臣如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都曾以宰相兼任枢密使,但还不是定制。
宁宗以后,宰相兼枢密使才成为定制。
宰相不能兼枢密使,是防止大臣权重威胁皇权。
后来权臣兼任两职,确实曾使皇权受到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