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故人送别往往会折柳相送是因为什么

  故人送别往往会折柳相送是因为什么是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的。

  那么关于故人送别往往会折柳相送是因为什么以及折柳送别的原因,送别时折柳有什么意思,古人送别时为什么要折柳赠别,折柳送别的典故和诗句,古人折柳送别源于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故人送别往往会折柳相送是因为什么

故人送别往往会折柳相送是因为什么

  故人送别往往会折柳相送是因为什么是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的。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为什么古人送别的时候要折柳?

  《诗经》中最早把柳树和送别联系在一起,在这之后的很多乐府民歌中,开始陆续出现以杨柳表离别的诗句。

  折柳意象产生后,文人墨客对其加以拓展升华,使得送别感怀的场景更显得意境深远,折柳惜别以表祝愿的情结也更加浓重了。

  

   《送别诗》云:“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古人出发前,送人者会把远行人一直送到路口,并要折枝相送。

  所谓“折枝”,就是折取路边的树枝花草什么的,送给远行人,虽然是随手之物,但“礼轻情意重”,寓意深刻。

   在春季送别,最流行的是“折杨柳”。

  “折杨柳”是古代社会生活中最有格调的风俗之一,这种风俗是怎么产生的?有人从“柳”谐音“留”上分析,认为“折柳”是挽留的意思。

  其实这种说法欠妥,如果被送人的家不在此地,或是不归之离别,可以这样理解为是留对方多呆些日子,但如果对方有归途,这样分析就矛盾了。

   “折柳送别”风俗的形成,与时节和柳本身均有关系。

  柳树是中国古老的原产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强,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树的主力树种之一,路边河畔都可见到柳树。

  古人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杨柳一样,很快适应,随遇而安。

   折柳送别与古人的辟邪诉求也有密切的关系。

  对远行亲友最好的祝语是“一路平安”,但路途艰险,难免会遇到麻烦,古人认为这是邪气侵扰,路鬼作祟,如何辟邪驱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带上辟邪物。

  桃枝、柳枝等在古人眼里皆具驱鬼功能,南北朝已有插柳辟邪风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柳》引《术》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所以,送别时折柳寓意很明白,就是祝远行人路上平平安安。

  顺便说一下,折桃枝不用于成人单独出行,而用于带孩子出行,古人迷信“鬼畏桃也”,认为桃枝对孩子的保护功能比柳枝好。

   细究“折柳送别”的最早源头,或许在先秦。

  先秦时杨柳已与出行有了文学上的关联,被赋予了一种感情。

  《诗经·小雅》中有一首《采薇》诗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折柳送别”流行于汉代,记录汉代都城长安和畿辅地区地理状况的古籍《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城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因为当时送人一般送至灞桥分手,其情其景往往令人肝肠寸断,所以《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这样的说法:“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

  故人呼之为‘销魂桥’。

  ”

   南北朝时期,“折杨柳”之俗已风行各地,南方与北方都出现了以“折杨柳”为题目的诗文。

  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折杨柳》:“杨柳乱成丝, 攀折上春时……”在北朝,则有《折杨柳歌》(其一):“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隋唐时期,“折柳相送”已成为古代中国文人赠别的普遍现象。

  其中有一首作者不详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因为折柳相送盛行,在当年送别最集中的灞桥,附近的柳树条都被随手折光了。

  因为无法折到长柳枝,唐诗人孟郊《横吹曲辞·折杨柳》诗中只好解释道:“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

  ”为此,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其七)呼吁:“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