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的。关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以及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翻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是什么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更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什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的。

出处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作者

  北宋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

  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

侧面烘托,展示变化

  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佑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

  【出处】《孙权劝学》。

  【作者】北宋司马光。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扩展资料:

  1、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

  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

  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

  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

  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劝学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