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重阳节的别称有哪些?

  重阳节的别称有哪些??重阳节别称有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的。关于重阳节的别称有哪些?以及重阳节的别称有哪些?,重阳节节的别称,重阳节又称称什么,重阳节别称和来历,重阳节的称呼有哪些等问题,子健常识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重阳节的别称有哪些?

重阳节的别称有哪些?

  重阳节别称有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别称有哪些?

  

  • 01

       重阳节的别称有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重阳节的别称有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

      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

      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

      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老年节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九节、双九节则是因为“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随之演化的就是双九节。

       晒秋节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故而也叫晒秋节。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出现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因而也有诸多不同的称呼,但归根到底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