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遛百病是指哪些意思
正月十六遛百病是指哪些意思是正月十六遛百病的意思就是在这一天,人们需要穿着节日的服装走出家门,并且每一个人的手中拿一柱香,走到桥上面的。
那么关于正月十六遛百病是指哪些意思以及正月十六遛百病是什么意思,正月十六遛百病的由来,正月十五十六遛百病,正月初六遛百病还是正月十六遛百病,正月十六 溜百病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正月十六遛百病是指哪些意思
正月十六遛百病是指哪些意思是正月十六遛百病的意思就是在这一天,人们需要穿着节日的服装走出家门,并且每一个人的手中拿一柱香,走到桥上面。这样就可以去除身上的一些病,从而保证自己的在来年的时候,更加健康平安的。
正月十六遛百病的意思就是在这一天,人们需要穿着节日的服装走出家门,并且每一个人的手中拿一柱香,走到桥上面。
这样就可以去除身上的一些病,从而保证自己的在来年的时候,更加健康平安。
遛百病也被叫做走百病,在正月十六的夜晚,人们会以游览散步祛除病邪为主要的目的,出门四处走动,意味着把家里的病邪驱散。
遛百病的民俗来源于古代的耗磨日。
在光绪十四年,《东光县志》中记载到正月十六日,古谓之耗磨日。
这就是遛百病的缘起。
当时这项活动只要求妇女参加,后来经过不断地发展,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了,人们通过四处走动,去外面溜达溜达散散心,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遛掉。
遛百病时,人们会在兜里装上数枚或数十枚硬币,边走边抛,在这一天进行抛硬币,既是为了祈福,同时也是为了把上一年的霉运全部抛掉,而捡了硬币则代表把福气捡了回来。
现在很多地区都会举行这个活动,并且每个地区的活动类型都是不同的。
但是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自己以后的生活变得更叫幸福平安。
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
导读:正月十六习俗众多,走百病就是其中一项活动,这三个字我们每个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其含义了,那么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是什么呢?正月十六走百病这天有很多讲究,以下是我带来的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
走百病,俗称"遛百病""游百病"等,是民间传统的消疾苦、祈健康活动,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明朝时已盛行于华北民间。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且须去桥,谓可健身却病,称为"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成都被一支敌军包围,城里的大小官员被吓得屁滚尿流。
老百姓们拿起刀枪棍棒,奔上城墙守城。
长久失修的城墙、碉楼和城垛早已破破烂烂的了,怎能抵挡得住敌军的进攻呢?不知谁大吼一声:快挖土加固城墙!大家立即响应,挖土的挖上、担土的担土、抬土的抬土,很快整修加高了城墙,因日夜劳累,很多老百姓闹春瘟卧床不起了。
正月十六日清晨,敌军又来攻城,城墙上守卫的士兵、百姓奋勇抵挡、拼杀,阻止敌军攻上城来。
可是城墙上才堆上的浮土松软,很不牢固。
有人大喊:快上城墙夯土!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城男女老少,连害春瘟的病人也跑上城墙,齐心协力夯起上来。
守城的士兵和老百姓顿时勇气倍增,奋勇杀敌,把冲上城墙的敌人都杀退了,敌军头领见状吓得赶快收兵逃跑,全城军民欢庆守城胜利。
那些害春瘟的入和大家在城墙上一起夯土、吼跳,个个出了一身大汗,病也好了。
从此成都人认为正月十六是个吉祥日子。
到城墙上走一走,既观赏了郊外的风光,又能消灾去病,渐渐形成了游百病习俗。
根据民俗专家介绍,"游百病"最初仅限于妇女,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夜里,出门四处游走,祈祷来年身体健康。
同时也标志春节的结束,男人们要开始出门干活挣钱了,具有特殊含义和地方特色。
现今的"游百病"则有了新的内涵,在春节美味佳肴的伺候下,一家人结伴出门登高望远,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意盎然的美景,沿袭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是件值得推广的事。
"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
一般是在特定时间进行,妇女们聚合在一起,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
"摸钉",是指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北京
元宵节狂欢的正月十六晚间,妇女们罩上白绫衫,成群结队,手挽手,肩并肩地出游,头前一人举香开道,其他妇女随后,相率过桥。
据说,不过桥不得长寿。
过桥者,则可保一年无腰腿疼痛之患。
而"摸钉"则是说妇女们去各城门洞摸城门上的铜钉,谓此举"宜男",亦即"生男孩"之意。
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
至今北京郊县乡村仍保留此习俗。
沧州
河北沧州正月十六这一天有一个习俗就是遛百病。
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内容之一。
如今,在古城沧州,不仅各郊县,在市区,市民们吃过晚饭后,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有的提着灯笼(有传统是舅舅给外甥买灯笼照旧舅),有的带着闪闪发光的头饰,年轻人们在南湖边会点起孔明灯,大家每过一个路口都会抛撒一些硬币,意味着将疾病、苦痛抛弃。
硬币叮当掉到地上,就有孩子们去捡拾,因为大家认为晦气摔过后就剩下福气了。
南京
"正月十六,爬城头,走百病,踏太平。
"在南京元夕的走百病由桥头走上了城头。
据说,明初朱元璋修好南京城后,城墙即成为军事要地,百姓哪能上城墙,更别说玩城头了!后来天下太平,朱元璋特准许百姓正月十六这一天游一次城墙,聚宝、通济、三山门都设瓮城,正好比走三桥。
以此示君民同乐。
最终传成了"走百病"。
潍县
山东潍县(今潍城区)的走百病别具特色,十六日这天,妇女进香到东北城上的真武祠,先在暗中摩弄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俗称"老猫",据说摸摸老猫,一年不生疾病;又在神祠庭前以艾灸左右的两个石人,据说灸石老、石婆,一年不生疮疖,总称"跑老猫"。
民国修《潍县志稿》 中有一首《潍县竹枝词》说:"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无病,艾香争把石人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