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做上元节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做上元节是元宵的原意指的是上元节的晚上,由于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和赏月,所以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元宵节的。
那么关于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做上元节以及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做上元节呢,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吗,正月十五上元节是什么意思,正月15是上元节吗,正月十五是上元节还是下元节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做上元节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做上元节是元宵的原意指的是上元节的晚上,由于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和赏月,所以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据资料与民俗传说记载,正月十五在西汉的时候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指的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的。
上元节的来历:
元宵的原意指的是上元节的晚上,由于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和赏月,所以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而古人又将夜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属于一年里面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同时也是一年的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贺。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据资料与民俗传说记载,正月十五在西汉的时候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指的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其他传说:
1、纪念平吕: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而刘盈死后,吕后独揽大权,吕后死后,跟随吕后的人怕受到排挤,于是起兵造反,刘襄为了保住刘氏的江山,率兵平定了叛乱,诸吕之乱被彻底平定。
刘登基之后,就将正月十五定为了与民同乐的日子,京城里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2、敬佛说:元宵节也叫作上元节,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就已经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宗教,听说宗教正月有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士族和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宗教仪式的节日逐渐就形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有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3、火把节:据说赏花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用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会在正月十五的时候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的在田头或者晒谷场跳舞。
4、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且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三元日和三官主三元日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晋末刘宋初的古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月十五又称为什么节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的习俗
1、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
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
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又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
2、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气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元宵节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