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粥的由来传说
拗九粥的由来传说是拗九粥的由来有两个传说:目连救母:目连为了给狱中的母亲送饭,用荸荠、桂圆、红枣、花生、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粥,再撒上黑芝麻,狱卒见这粥黑乎乎的,就问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看守便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再吃,最终成功送到母亲手中的。
那么关于拗九粥的由来传说以及拗九粥的来历,拗九粥的故事,拗九粥又称孝九粥是何典故,拗九粥是哪里风俗,拗九粥有什么寓意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拗九粥的由来传说
拗九粥的由来传说是拗九粥的由来有两个传说:目连救母:目连为了给狱中的母亲送饭,用荸荠、桂圆、红枣、花生、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粥,再撒上黑芝麻,狱卒见这粥黑乎乎的,就问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看守便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再吃,最终成功送到母亲手中。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认为拗九粥可以送走穷鬼的。
拗九粥的由来有两个传说:
1、目连救母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生前彪悍凶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都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
后来,他想到用荸荠、桂圆、红枣、花生、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最后再撒上黑芝麻,狱卒见这粥黑乎乎的,就问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
(谐音拗九,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便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再吃。
因此拗九粥才最终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刚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是正好二十九岁,在闽南习俗中,正月分为三九,正月初九是上九,十九是中九,廿九是后九,所以这粥也叫后九粥。
又因为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2、送穷
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
大致意思就是用拗九粥可以送走穷鬼。
清代学者大多也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拗九节的来历是什么?
拗九节的来历是:
传说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
其后正月晦日(正月初六)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
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
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旧时以阴历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后布置如何演变,至明、清时改为正月廿九日。
早年每逢这天,福州城总是挨家挨户大扫除,清理家中破烂尘秽,并将之作为垃圾倒掉,谓之送穷。
2005年一碗拗九粥的诞生:
从2005年开始,因为一碗粥而诞生的拗九节在福州已经举办了十年,从一家一户的儿女感恩之行,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个敬老孝顺节。
福州,熬出了一锅文明的幸福粥。
2004年时,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了这张老照片,心中立刻涌起对父母的思念,只不过父母早逝,子欲养而亲不待让他遗憾不已。
而当时,拗九粥在社会上已经不太流行,有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拗九粥。
他觉得需要做点什么,唤起整个社会对孝亲敬老的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