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风俗
闽南风俗是闽南风俗有闽南普渡、尾牙、蒸碗糕、敬天公、贴春联等的。
那么关于闽南风俗以及闽南风俗有哪些,闽南风俗拜天公的意义,闽南风俗作文600字,轿前盘 闽南风俗,石狮闽南风俗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闽南风俗
闽南风俗是闽南风俗有闽南普渡、尾牙、蒸碗糕、敬天公、贴春联等。普渡的时候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不能带有锋利边缘的贝壳海鲜;闽南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祭祀土地公;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等沿海一带,为了过好春节,还有蒸碗糕的风俗,也叫做整发糕的。
闽南风俗有闽南普渡、尾牙、蒸碗糕、敬天公、贴春联等。
闽南普渡:普渡的时候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
菜肴类里不能带有锋利边缘的贝壳海鲜。
尾牙: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一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闽南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祭祀土地公。
蒸碗糕: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等沿海一带,为了过好春节,还有蒸碗糕的风俗,也叫做整发糕,发糕寓意着发财、发达。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要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来祈求新的一年丰收平安。
贴春联: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去掉,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贴春联会使过年变得喜庆红火。
闽南风俗文化有哪些?闽南有哪些风俗
闽南风俗文化大致有以下几个:
1、年兜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2、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3、馈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4、女儿女婿日
这一天清早,女儿、女婿和外甥,穿着盛装,随带鸡、猪脚、面线、猪肚、糕粿和糖果饼干等,一起来到外公、外婆家。
女婿带领一家人来给岳父、岳母大人拜年,其礼数之重与为老丈人祝寿差不多。
5、挑水盖井
除夕日,家家户户该洗的东西洗完,到水井提水挑水,把水缸装满,并稍溢出,以示年年有余。
后即把水井用石板或木板上加压石头,把水井口盖住,不再打水,直至正月初四方才掀盖用水。
现在使用自来水,此习俗已不存。
6、辟火符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辟火符:里胥于除日印辟火符,分贴各家门首,主人给制钱四文,借以度岁。
符纸用青蓝色,长四寸许,广三寸,中画老人像,上作两蟠龙,旁两行四语:左曰‘姓宋名无忌,火光速入地’;右曰‘家有壬癸神,能供千斛水’。
7、置甘蔗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除夕:除夕人家以甘蔗置门侧,殆取渐入佳境之意。
桐荫吟社黄谋熙(敬堂)先生云:佳境到头休嚼尽,大家珍重岁寒心。
8、煎堆补天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常常阴雨绵绵,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蜗氏炼石补天的做法,于是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
民谣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正是这种民 俗的生动反映。
堆,是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泉州府志·风俗》),味道香美,很受人们喜爱。
在泉州,除了名闻遐迩的蚝堆(又名蚝煎) 外,还有麦堆、猪油堆等。
9、筅尘
为了干干净净过春节,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筅尘(掸尘),即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活动。
这种筅尘的习俗宋代已可见。
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10、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作满月。
主人要请理发匠为婴儿剃去胎发,俗称剃满月头,并以龟粿粽馈送亲友邻居,亲友邻居则回赠衣服、赢巾(襁 褓)、项链、手镯、脚镯等。
龟粿粽中必有一种叫满月圆的米粿,因形状像奶头,故俗称猪母奶。
它象征母乳充足,婴儿健康。
11、度晬
婴儿周岁,俗称度晬。
是日,主人要为婴儿做度醉,敬神祀祖,设宴请客,还要制作大量的四脚龟和米粽分送亲友,祈求婴儿早日学会走路,健康 长寿。
外婆家通常要送用红线绣着字的度晬裘(披风)、度晬帽和有虎头图案的虎耳帽、虎耳鞋以及银制的如意锁、长命锁、天官锁或手镯、脚镯等,祝福婴儿吉庆康健。
12、过番
闽南地濒东南海滨,从唐代起,就有泉州人飘洋过海,移居南洋群岛。
随着宋元泉州港的兴盛,远航东南亚各国经商的泉州华侨更是猛增。
本地人习惯把前往南洋谋生称做过番,旅居南洋一带的华侨则被称为番客。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