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藩王和亲王的区别

  藩王和亲王的区别是藩王和亲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姓氏、封地以及权利等方面的。

  那么关于藩王和亲王的区别以及藩王和亲王的区别是什么,藩王和亲王的区别在哪,藩王与亲王,藩王是亲王还是郡王,藩王和王爷的区别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藩王和亲王的区别

藩王和亲王的区别

  藩王和亲王的区别是藩王和亲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姓氏、封地以及权利等方面。姓氏不同:亲王属于皇帝的同姓宗室,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叔侄等,藩王大多数为皇室宗亲,有一些为异姓王;封地不同:亲王是一种爵位,不一定有封地,藩王有封地;权利不同:亲王是地位的象征,权利的大小要看担任的官职,藩王手中掌握着军队,控制着一部分人口,权利大的。

  藩王和亲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姓氏、封地以及权利等方面。

  姓氏不同:亲王属于皇帝的同姓宗室,有可能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叔侄等关系;而藩王绝大多数为皇室宗亲,但也有一些为异姓王。

  封地不同:亲王是一种爵位,不一定会有封地;但是藩王一般是有封地的,例如皇子就可以被封为亲王,成年以后就会去自己的封地,也就是藩王了。

  权利不同:亲王只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所掌握权利的大小还要看具体所担任的官职;而藩王的地位就比较特殊,因为藩王手中掌握着军队,并且还控制着一部分人口,实际上权利要比亲王大一些。

  藩王由于手中权利较大,因此经常受到皇帝的警惕。

同样有封地,亲王和藩王的区别是什么?

  亲王是一级爵位,通常情况下是宗室爵位系统中的顶点。

  在绝大多数朝代,除了储君——皇太子之外,亲王是宗室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

  实际上,皇太子并不能算作绝对意义上的爵位,因为他是储君、是半个君!而爵位是臣的专属,君根本不需要爵位。

  藩王从来都不是一级爵位,它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而已。

  何谓藩?藩者,封国也!通俗讲,所谓藩王就是指有实打实封地的王。

  自西楚霸王分封诸侯王开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无论异姓还是同姓诸侯王都是实封,有实打实的封国。

  西楚霸王时期及汉初,诸侯王不仅拥有实打实的封地,而且拥有行政权、财政权,甚至兵权!称其为藩王,实至名归,但彼时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称呼。

  经历过剿灭诸吕之后,刘姓诸侯王已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汉高祖庶长房的几个孙子竟然有实力发动武装政变、甚至杀掉了皇帝(虽然只是傀儡皇帝,但好歹也是皇帝)!这让刚刚即位的汉文帝如芒在背、寝食难安,刘姓诸侯王对皇权、皇位的威胁也越来越为汉王朝的皇帝们所重视。

  经过文景武三代的不懈努力,汉武帝刘彻最终通过《推恩令》将刘姓诸侯王限制在了可控范围之内。

  自此,诸侯王虽然拥有实打实的封国,却只食禄、不临民,手里更加没有兵权!成了富贵闲人,之后的历代王朝也大多选择了这种方式——只给封地、不给实权。

  当然,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特例,但宣德之后一切又恢复到了原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明王朝的藩王们彻底成了锦衣囚徒!

  魏晋之后,王逐步虚化,彻底沦为了一级爵位。

  晋之后,王爵又被细分为了亲王、郡王。

  当然,诸如元王朝之类还存在国王等等,但大多数朝代以亲王、郡王为主。

  因为大多数朝代的王爵都是实封,有实打实的封地,所以这些王爷们有时也被成为藩王。

  明王朝特殊的藩王

  藩王被固化并成为官方称呼是在明王朝,在此之前,藩王大多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而已,只要你是王、有实打实的封地,那你就是藩王。

  但明王朝不同,明王朝只有亲王才有资格被称为藩王!

  明太祖朱元璋开元建国之后,秉承广建屛藩、以卫京师的理念,将二十多个儿子封为了亲王并给予了实打实的封地。

  同时,明太祖还规定,亲王成年后不得居留京师、必须之国就藩,这些就藩各地的亲王也被称为藩王。

  与此同时,明太祖还规定,亲王的儿子除了嫡长子承袭亲王之外,其他儿子皆封郡王。

  这样一来就麻烦了,这么多孙子,要么像汉武帝那样,在老爹的封地中划出几块封给他们,要么另外给块地。

  如果封一个郡王就给一块地,明王朝的亲王子嗣众多,将来把整个明王朝的国土全都封出去恐怕都未必够!可如果从老爹的封地中划出一块,藩王的封地将越来越小,又达不到明太祖屏藩京师的战略设想。

  最终,明太祖下令,郡王虽然有名义上的封地,但只给名义、不裂土,不给实打实的封地。

  此外,明王朝的亲王可以拥有庄田,郡王同样没有。

  不过,在明王朝众多的郡王之中,有一家非常特殊,那就是靖江王!其实,说靖江王是郡王其实并不准确,因为靖江王的待遇要远高于明王朝众多的郡王,只是比亲王低一点而已。

  从这个层面而言,靖江王应该是介于亲王与郡王之间,但从爵号来看则与郡王无异。

  更重要的是,靖江王和亲王一样拥有实打实的封地和庄田!这是明王朝所有郡王都没有的待遇。

  明太祖为何要对靖江王另眼相看呢?原因很简单,靖江藩才是老朱家事实上的大宗!明太祖成为大宗之后,总归是要给原大宗一些补偿的。

  明太祖在分封靖江王时规定,靖江藩以南昌王朱兴隆为始祖。

  朱兴隆何许人也?这其实是后来明太祖给取的名字,实际上他叫朱重五!明白了吧?这位朱兴隆是朱重八(明太祖)的亲大哥!至于重一到重四,那是明太祖大爷朱五一家四个儿子的名字。

  换言之,靖江藩的始祖朱兴隆是明仁祖朱世珍(朱五四)的嫡长子,靖将藩才是老朱家的嫡长房、原本的大宗!这就是明太祖对靖江王另眼相待的原因所在。

  说实在的,明太祖对长兄这一房并不那么厚道!按照他自己定下的规矩,皇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子承袭亲王。

  朱重五是朱五四的嫡长子,既然朱五四成了皇帝、成了明仁祖,朱重五自然是皇子,封亲王理所当然。

  作为朱重五的嫡孙兼继承人,靖江王朱守谦应该封亲王而不是介于亲王与郡王之间的靖江王,不是吗?可见,明太祖给靖江王这样的待遇也就是做做表面文章罢了,谈不上有多优待……

  藩王的消亡

  清王朝建立之后,鉴于明王朝裂土封王失败的教训,没有对王爷们进行分封,清王朝所有亲王、郡王,包括铁帽子王和两位摄政王都没有封地,只拥有与爵位相对应的政治、经济待遇。

  自此,王爵与封地完全脱钩,甚至连爵号也与地名完全脱钩了。

  自清王朝入关之后,亲王、郡王绝大多数都住在北京,也没有了所谓之国就藩。

  因为没有封地,也就失去了藩原本的意义,清王朝的亲王、郡王也就不再被称为藩王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提清初的三藩之乱,既然清王朝已经没有藩王之说了,为何又要将平南王、靖南王和平西王称为三藩呢?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清王朝虽然没有裂土封王的制度,但对从明王朝投降过来的几位异姓王清王朝大体还是参照了明制。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福建、广东、云南为三藩的封地,但清王朝却给予了三藩世代镇守福建、广东、云南的许可。

  如此一来,三省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三藩没有名分的封地。

  而这,正是所谓三藩的由来。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王爵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袁世凯称帝时也封了一些王爵,但那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在袁世凯死于尿毒症、冯焕章驱逐了紫禁城中的末代皇帝溥仪之后,《清室优待条例》自然终止,王爵自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综上所述,所谓亲王指的是具体爵位,而所谓藩王则是对拥有实打实封地的王爵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

  当然,明王朝的藩王除外,那是官方的正式称呼之一,但同样特指有实打实封地的亲王和靖江王。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藩王不一定是亲王,有封地的郡王理论上也可以被称为藩王;亲王也不一定是藩王,诸如清王朝那样没有封地的亲王,同样不能称其为藩王!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