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是外形区别:黄芪直根为圆柱形,表面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党参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的。
那么关于党参和黄芪的区别以及党参和黄芪的区别图片,党参和黄芪的区别功效,党参和黄芪可以一起泡水喝吗,党参和黄芪的区别又是什么?,党参和黄芪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是外形区别:黄芪直根为圆柱形,表面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党参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药性药味区别: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有健脾补肺和益气生津的功效,是常见的补益药材;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肝、肾经、能固表敛汗、利水消肿的。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1、外形区别,黄芪直根为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气似豆腥味微甜。
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
党参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子盘头。
以粗条、质柔润、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为佳。
2、药性药味区别,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有健脾补肺和益气生津的功效,是常见的补益药材。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肝、肾经、能固表敛汗、利水消肿。
3、药用功效区别,党参用于脾肺气虚、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肺虚咳喘、气血亏虚、四肢乏力、气短自汗及内热消渴等症状,内服可煎汤,用量在6~15g,蜜炙后增强补中益气和留药守中的作用。
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表虚自汗、中气下陷、血虚萎黄、痈疽难溃等症。
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药性上党参和黄芪有什么区别?
黄芪又叫做北芪,其性温、味甘,能够补气固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味中药,其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
民间素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说法,即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作为一味补气良药,黄芪和人参、党参等中药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
均为补气之要药,入脾、肺经而具益气、养血之功,同治脾肺气虚诸证,且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黄芪:重在升,益气升阳,常用以补气健脾,升阳举陷;兼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等,又可用于卫表不固、气虚水肿、小便不利等。
党参:补中益气、益气生血,且不燥不腻,治气虚及气血两亏、气津两伤的轻证,慢病常可代用人参。
两者都是较好的补气药材,功能主治上稍有区别。
党参性平、味甘,有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常用于脾虚胃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四肢乏力、肺虚咳喘及内热消渴等症状。
黄芪是利水渗湿药材,能止汗脱毒、补气固表,用于中气下陷、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状。
党参虽能补气,但不能固表,其养血生津,适用于脾肺虚弱、劳虚烦渴、气血不足者,黄芪补气固表,能够加强机体防护功能,但却不能生津。
两者均有较好的补气作用,但功能主治上还是有所区别,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应用。
党参黄芪茶
材料 党参(炒)8克,黄芪(蜜灸)8克,白术(炒)8克,龙眼肉10克。
做法 1. 将黄芪,党参,白术一同捣碎,装入纱布袋中; 2. 扎紧袋口,将龙眼肉切成薄片,与纱布袋一起放入保温杯中; 3. 冲入适量沸水,加盖闷泡20分钟即可。
党参枸杞红枣汤
原料 红枣12克、白糖适量、党参20克、枸杞12克。
做法 1.党参洗净切成段备用; 2.再将红枣、枸杞放入清水中浸泡5分钟后再捞出备用; 3.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然后放入适量清水,一起煮沸; 4.煮沸后再用文火再煲10分钟左右; 5.将党参挑出,喝汤吃枸杞、红枣。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