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是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的。

  那么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以及重阳节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中秋节的习俗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是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的。

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的习俗是以下五点:

  一、插茱萸

  在古代,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因此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生祛病。

  茱萸香味很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还能消积食,治寒热。

  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喜欢佩戴茱萸,以求避难消灾,吉祥如意。

  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记载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这两种节日习俗,张悦在《湘州九日城北亭子》一诗中也提到: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

  二、饮菊花酒

  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美酒。

  在《西京杂记》中有记载说:每年菊花盛开的时候,采集菊花的茎叶,杂以黍米酿成,至来年九月九始熟。

  酿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流行。

  菊花酿成的美酒,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具有明目、补肝气、安肠胃、利血、降血压、治头昏、减肥等功效。

  据民间传说,在重阳节饮菊花酒,还能辟邪祛灾。

  三、登高望远

  每年到了重阳节,民间有一个普遍的习俗,就是在这一天,老百姓们都会外出登高望远。

  为什么要登高呢?有下面两种说法:

  一是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

  所以才衍变为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躲避不详、以求长寿的节日习俗。

  二,重阳时节,五谷丰登,秋收已经结束,老百姓进入农闲时期,人们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活动,又称为小秋收,后来也逐渐演化为登高望远的节日习俗。

  四、赏菊花

  在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正是盛开的时候,所以观赏菊花也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赏菊花的节日习俗,传说起源于陶渊明。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以隐居、赋诗、饮酒、爱菊闻名,后人就效仿他,也希望自己的风光和陶渊明接近,于是就有了重阳赏菊花的习俗。

  五、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代表性节日食品,就是重阳糕。

  重阳糕,最初是庆祝粮食丰收、大家欢喜品尝新鲜粮食的意思,后来演变成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

  由于高与糕谐音,所以人们就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希望吃了重阳糕之后,能够步步高升,甚至还可以祛病健身。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