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是每年的六月初六是潮汕的过桥节的。

  那么关于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以及潮汕地区六月初六什么节,潮汕六月初六是什么节日,潮汕农历六月初六是什么节,潮汕的六月初六,潮汕6月初六是什么日子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是每年的六月初六是潮汕的过桥节。在六月初六的当日,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比如:晒书曝物。在潮汕,传说六月初六这一天,地府的鬼魂会到阳间来挑西瓜消暑,但是小鬼懒惰,常常挑人代挑的。

  每年的六月初六是潮汕的过桥节,在六月初六的当日,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比如:晒书曝物,死鬼过桥还有问死鬼活动。

  在潮汕,传说六月初六这一天,地府的鬼魂会到阳间来挑西瓜消暑,但是小鬼懒惰,常常挑人代挑。

  因此,潮人在此日有许多迷信活动:不到亲朋家串门,否则将会给亲朋带来不祥;晚上不能出门,更不能在野外露宿,以防被小鬼"抓壮丁";在大门和各房门环上插上桃枝柳枝,用以驱邪,阻挡阎王派"人"上门拉脚挑西瓜。

  在潮汕,凡是家中有人在当年六月初六前逝世的,到了六月六日家属就要为死者作法事,超度死者灵魂。

  若是下半年去世的,也得在明年的六月六日"过桥"。

  但这种"过桥"仪式只是为死者举行一次。

举行仪式时,必须备办纸钱三牲、瓜果(西瓜为主),然后用米粉蒸制七块两三寸宽、七八寸长的"桥板"和几个"桥墩",以及一端宽一端窄的"狗舌",将它们在逝者灵前架起"奈何桥"。

  这样,祀拜后好让逝去的亲人在来到奈何桥头时,把"狗舌"丢至桥下喂狗,把三牲及纸钱施舍给桥头的孤鬼,不致被他们拖下桥去。

  而瓜是献给阎罗王的,请其高抬贵手,来世做个更好的人。

  这种"过桥"仪式从六月初五晚一直到初六凌晨才结束。

潮汕鬼节是几月几号 潮汕地区的鬼节是什么时候

   导读:鬼节一般是在七月十五日,也有不少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大家过鬼节有各自的习俗,潮汕也是过鬼节的,只不过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那么潮汕鬼节是几月几号?潮汕地区的鬼节是什么时候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潮汕鬼节是几月几号

   一提起鬼节,想必很多人都会第一反应认为指的是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但是,如果在潮汕地区提起鬼节,都会认为指六月初六——鬼担西瓜。

   在六月初六这一天,如果你来到潮汕,你会发现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门上、阳台上等这些外露的地方都插上了桃枝。

  潮汕人们一般会在六月初五晚上之前将桃枝插在窗户上、门上、阳台上等这些外露的地方,原因是据说六月初六那天是新鬼担西瓜,插上桃枝,可以避邪,不让新鬼误入其他人家里。

   相传,就是前一年的六月初六之后,今年六月初五之前去世的人(称之为新鬼,指在这一年内去世的),会在六月初六子时(也就是初五晚上11点到初六凌晨1点)过奈何桥,在他们过桥之前,他们的家人会在六月初五晚上在他们家祭拜,所以新鬼都要回家看看。

  家属会在这一天为死者作法事,超度死者灵魂。

  这称为过桥。

  举行仪式时,必须备办西瓜、三牲等,然后用米粉蒸制七块两三寸宽、七八寸长的桥板和几个桥墩,以及一端宽一端窄的狗舌,将这些东西在逝者灵前搭起一座桥,这就是传说中的生死桥——奈何桥了。

  桥头置放狗舌、瓜果、三牲,然后才焚香点烛诵经。

   因此才会有家里有新去世的,就不用插桃枝,以免新鬼进不了家门;没新去世的就都在门窗上插桃枝,以免有进错门的。

   潮汕地区的鬼节习俗有哪些

   1、恤孤

   潮汕民间俗称此节为七月半,围绕此日为中心各地各选取不同日子、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恤孤活动,祭拜的对象是死前没有家属、死后没人奉祀的无主鬼魂之类群体,所以叫做施孤。

   在潮语土话中,称施音为薛,比如词汇闪失等发音就是如此,因此时至今日,民间称呼薛孤的发音词语其实正是指这项祭祀活动。

   2、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节,也要祭祀祖先。

  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这一天;不过这一日是正日,比较隆重。

  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会等组织善信备办三牲粿品到义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举行盂兰胜会,搭孤棚(祭坛),陈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饭、纸钱、纸扎衣物,请和尚、道士到来念经、主祭。

  祭品除上述食物外,还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还有活猪、活羊和耕牛。

  祭拜之后,散发实物,或编号散发竹签牌子,让观众去抢,这就是所谓抢孤。

   3、做七样棵晶

   惠来县中元节要做七样棵晶:新妇仔、荷叶包、三角楼、六角楼、鸡规团、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

   潮安中元节也制作多种果品,其中有一种叫鲤鱼果,用糯米皮包米馅,捏成鲤形状,皮为红色,点缀节日的拜祖物品。

   4、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过神巫请死去的人来对话。

  这个神巫通常是妇女,人们用布蒙上她的眼睛,点上香,周围的人念咒,使其入迷。

  神巫就成了人鬼对话的媒体,人们可以通过她同死去的人谈话。

  当死鬼拖完时,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处处人关门,鸡鹅鸟鸭上条了,请阮童姐回家门。

  这样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状态,让其清醒复原。

   这种民俗显然是一种迷信活动,但民间信者不少。

  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请神巫拖死鬼。

   5、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时,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用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意在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

   当法师高坐祭台之上,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一帮僧众诵念后,便将座边一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

  这种仪式便称为放焰口。

  焰口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称。

  这种鬼喉头细如针孔,常出口喷火焰。

  法师诵经是使他们的喉头放开扩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6、游灯

   过去,潮安等地中元节此日午后,小孩子忙着赶制鲤鱼灯,他们要模仿上元(元宵)节游灯,做一个小小的游乐。

  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竖上一个鲤鱼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蜡烛,点起火来,便算是简单的小鲤鱼灯了。

   不过,七月十五给人们认为是鬼节,因此这一夜,大人不准孩子在附近游玩至深夜,而且要早点睡觉,这样,在游灯戏乐上,不免披上一层灰色的阴影。

   7、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于是,孩子们常喜欢悄悄跑到别家门口偷割稻谷,并常因此而引起家长们的`争吵和动武。

  清乾隆《普宁县志》载该县中元节至夜插香列烛于路、农民插竹挂纸钱于田中以祈谷。

  七月半正值水稻扬花季节,此俗或许是农民祭稻谷之神,或许是祈鬼灵以助农事。

   8.普渡(施孤)

   潮汕地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有一种称为普渡的风俗活动。

  普渡,即普渡众生,也叫施孤。

  施孤,即施舍食物给孤魂饿鬼,也有施舍于孤寡之意。

  《海阳县志》记载:七月赛盂兰会,谓之施孤,又曰普渡。

  由普渡及施孤的字义理解,是一种高尚的人文主义关怀情操,跟封建迷信应一分为二看待。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