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是仲弓问仁的。

  那么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话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是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的。

  出 处: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示 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卫灵公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

  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

  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

  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

  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示例:孔子告诉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一句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出自》《论语·颜渊篇》

  《原文》: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