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是春节大年初一,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的。

  那么关于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以及大年初一到初七有什么讲究,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大年初一至初七的风俗,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是什么,过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是春节大年初一,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的。

春节,即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习俗

春节大年初一,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春节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春节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我们需要在家中休息,且禁食米饭。

春节大年初四,是迎神接神的日子,这天人们会在家中的完成祭祀等活动。

春节大年初五,要破五,这天我们要送穷神,祭财神,并且大小店铺也会在这一天重新开门营业。

春节大年初六,这天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

  并且人们会将前几天家里积累的垃圾,集中扔出去。

春节大年初七,是传统中的人日,人人要过生日,并且要吃以七种蔬菜,煮成的七菜羹。

  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努力工作了。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如下:

  1、正月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习俗讲究开门炮仗。

  人们起早,先放一挂大炮仗,好一个满堂红!然后要去亲戚邻居家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期盼来年大吉。

  这一天不要动扫帚、不要倒垃圾、不要开火煮饭!开年第一天,不要把福气、财气带走啦!

  2、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一天妻子和丈夫要带着新年礼物前往娘家,给娘家人拜年,并且吃午饭。

  北方的这一天还要祭祀财神,吃馄饨、吃元宝!

  3、初三又称赤狗日,易与他人争吵,因此这天一般人们都待在家中,扫扫家中的垃圾、扫除晦气。

  有些长辈比较讲究,要求这一天不可以拜年串门。

  4、初四迎财神,是祭祀财神的日子。

  这一天,大家要备好瓜子、水果等,一方面是招待拜年的客人,一方面是接受财神爷的检验。

  5、初五要赶走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这天人们要早起放炮竹、打扫卫生,把不吉利的东西赶走。

  这天还要吃饺子,剁馅料的时候要咚咚响好让邻居都听见。

  饺子以往都要吃五天,现在人们一般就在初五这天吃一次。

  6、初六是马日,这天人们开始真正的耕作和经商。

  商店开门、人们开始复工。

  过去,人们在这天还要祭拜厕所神明,打扫厕所,清楚污秽,因此称为挹肥。

  7、初七又称为人日,人人都在这天过生日,万物复苏。

  这天有吃春卷的习俗,同时搭配七宝羹,驱除邪气,暖心养胃。

  节日风俗形成:

  汉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