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一息是多久?

  一息是多久??是两三秒的。关于一息是多久?以及一息是多久,一息是多久几秒,古代一息是多久,小说里一息是多久,把脉一息是多久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一息是多久?

一息是多久?

  是两三秒的。

  一息就是一个呼吸,两三秒的时间。

  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至80次一分钟,一呼一吸谓之息,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

  一息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

  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汉语一呼一吸;形容时间短促;暂停,稍歇,一口气息。

古代时间的表达

  一息是多久(关于古代时间的划分详解)

  一刻钟 : 十五分钟。

  半个时辰 : 一小时。

  一个时辰 : 两小时。

  一息 : 约6.4秒。

  一壶酒的时间:一个时辰——约两小时。

  一餐饭的时间:半个时辰——约一小时。

  (古人讲究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

  )

  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约三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约十五分钟。

古人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

日晷

  日晷,是一种是利用太阳光线投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影子来量定时间的工具,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钟表,看上去就是一个放大号的表盘,指针是晷柱的影子,驱动力是地球的自转。

  这件东西现在看上去也相当的高级,是我们古人智慧的结晶。

  历史上关于日晷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书》,《汉书》里有专门的《日晷书》34卷。

  虽然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书》,但是古代日晷实际使用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在《周礼·春官》中记载:

  “冯相一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在《周礼》的讲述里,说明中国古代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基本上已经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了。

  而且日晷不只可以单日计时,还可以记录节气和季度。

  古代一刻钟是多长时间(古代的一息是多长时间)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日晷

  那个时候,每一个时辰的名称和我们现在几点几点的说法不一样,它是根据当时人们的作息规律来命名的。

  西晋人杜预在《左传》的注释中说,三国以前半夜11点到凌晨1点叫做“夜半;再过两个时辰,天亮之前公鸡报晓,叫做“鸡鸣;黎明时分叫做“平旦;太阳升起的时刻叫做“日出;吃早饭的时候叫“早食或者“朝食。

  那个时候的老百姓们一般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食就是他们吃第一顿饭的时间,第二顿饭就到临傍晚了,叫做“夕食。

  中午的时间叫“隅中;太阳升到最高,正头顶的当口叫“日中,是一日之正午;傍晚太阳偏西叫做“日昳;太阳下山叫做“日入。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黄昏,在古时只是指代日落后天色昏昏黄黄的那一段时间,并不指整个夜晚。

  李商隐在《登乐游原》里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说的就是这样一段时间。

一息是多久?

  一息为我们现在的6.4秒。

  一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

  1、汉语一呼一吸。

  2、形容时间短促。

  3、暂停;稍歇;一口气息。

  4、古代为时间单位。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

  1、奄奄一息 yǎn yǎn yī xī

  也作一息奄奄

  解释: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气息。

  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

  形容临近死亡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翻译:惠王亲自前来探病,见痤病情很重,呼吸微弱的样子。

  2、一息尚存 yī xī shàng cún

  解释:息:呼吸,气息;尚:还。

  还有一口气。

  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出处:《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翻译:“说死了以后才停止,这不扯得太远了吗?朱熹注解说:“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能松懈自己的意志,现在离死还远着呢。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