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傣族饮食风俗,傣族饮食风俗节日

  傣族饮食风俗,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故各地都以食稻米为主,一日三餐皆吃米饭的。

  关于傣族饮食风俗节日,傣族饮食风俗是什么,傣族饮食风俗作文,傣族饮食风俗服饰,傣族饮食风俗昆虫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傣族饮食风俗

傣族饮食风俗

  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故各地都以食稻米为主,一日三餐皆吃米饭。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

  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傣族的节日有哪些

  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巡田坝节、花街节等;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巡田坝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迎春歌集会节日;

  花街节是花腰傣的特殊节日,被称为东方的情人节。

  傣族的泼水节来源于什么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给我一些傣族的民俗、服装、饮食、民居、节日的特点

  1、傣族的民俗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

  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

  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

  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

  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

  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2、傣族的服装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3、傣族的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

  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

  傣族也食昆虫。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

  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有食花习俗。

  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鹃、黄饭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凉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鸡蛋花、苦刺花、弯根花、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莫谢”的花等,大约30多种。

  4、傣族的民居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

  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

  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

  拾级登楼,有走廊、晾台,可以晾物、纳凉。

  5、傣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

  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节期一般是3天。

  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扩展资料:

  公元51年,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太初历传入傣族地区后,进一步完善了傣族先民对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认识。

  公元69年,汉朝吞并“勐达光”(哀牢国)、设立永昌郡,太初历在傣族地区全面推广,逐渐融入到傣族的生活与生产中、被傣族当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勐达光”(永昌郡)南边的骠国也通过傣族吸收了汉朝太初历。

  公元7世纪,骠国(室利差呾罗王朝)在太初历的基础上创制骠历;公元832年,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骠人四处逃散、逐渐融入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族群形成缅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