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出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出处是什么

  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出处,修身齐家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的。

  关于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出处是什么,修身齐家平天下下一句,修身齐家平天下出自哪本书,修身齐家平天下是什么意思,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齐家是什么意思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出处

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出处

  修身齐家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时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采邑;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采邑,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

  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

  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采邑;

  采邑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礼记·大学》简介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释义: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原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

  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扩展资料

  一、成书背景

  《礼记·大学》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

  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流传不广,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二、赏析

  思想政治教育类似的概念的出现及精确概念的出现历史并不久远,但思想政治教育却是一个久远的话题。

  随着阶级统治的出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并发展。

  这种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其经典著作中凸显出来,《大学》就是一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著作。

  《大学》着重阐述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亦称为“三纲领”。

  《大学》将个人的学习、教人、政治等几个过程自然地联系起来,以道德观念的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道德信念的建立为中心,以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使得八条目实际上成为一个过程和整体,构成了儒家的道德教育体系。

  它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要服从于封建道德和政治,因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宋以后,被收入“四书”,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