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每年的7月14日是银色情人节(silver Day)是把意中人带回家给父母认识,或把对方介绍给其他自己所尊敬的长辈的节日的。关于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以及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广西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四鬼节的来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子,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等问题,子健常识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每年的7月14日是银色情人节(silver Day)是把意中人带回家给父母认识,或把对方介绍给其他自己所尊敬的长辈的节日。

  当然,这一天的全部开销,都由这些可爱的长辈埋单,但是你最好先确定长辈对这个节日很熟悉。

  银色情人节也是爱侣互赠银制礼品,饰物的日子。

  传统习俗是用银戒订婚,戴在手上,作为甜蜜心情的见证。

壮族的七月十四是怎么节日啊?

  壮族的七月十四称为鬼节,也叫七月半、七月节。

  顾名思义,鬼节因节日活动内容有关而得名。

  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变成鬼,都要到阴间去。

  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望亲人。

  至于无家无亲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荒野上游荡,所以在这个时段里,都不得在外面闲逛,免得被野鬼拉去做替身,故又称躲鬼. 至于野鬼之说,纯粹是封建迷信的无稽之谈。

  究其因由,也是事出有因: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每年农历七月正是雨季,常常继发山洪,因而也经常有人跌山、溺水而亡;野鬼之说,其实是为了告戒人们(特别是莽撞的青少年)不要到山溪、河流附近去玩耍,免得惹出意外。

  鬼节,来源于佛教节日盂兰盆节,佛教里认为,这天,地狱大门打开,让阴间的亡魂到人间做个短期的休假,与亲人见面。

  在壮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把鬼节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在壮族地区,鬼节是继春节后,最重大,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其地位好比汉族人民眼中的中秋节。

  广西人过鬼节,都是很少出远门、游泳、做其他生意上的大事,下午街上的商铺店面早早地关门歇业。

  鬼节给人们偷懒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托辞,活着的人也有了饕餐的理由。

  早早地准备好祭拜祖宗的香烛、元宝、纸钱,买好糕点水果,最重要的在这一天广西人家家都会吃鸭子!这一天凌晨,农贸市场卖家禽的摊位前就已经排满了要买鸭子的人群!(这一天的鸭子可以卖出全年的最高价)。

  广西境内靠江靠河的地方,还会放河灯以告慰祖先以及新亡的灵魂。

  (南方有水的地方居多,因此他们会认为江河是贯穿了阳间和阴间的地方)

  据老人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

  久之,吃鸭子就成了过鬼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如同年三十吃饺子一样。

  也有一些当地人说:七月十四吃鸭子,主要因为在广西无鸭不成席,在七月十四这样敬天地祭鬼神的大日子里,怎么可以没有像样的祭品来供奉祖先呢!民俗史专家则认为: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约十只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鸭子可以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从而降低成本。

  在种第二季稻谷的时候,农民们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传统的广西人,其实是把鬼节当作一种灵魂的崇拜。

  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糍粑、烧鸭的香味。

  人们买好过节的用品,燃上香烛,摆上鸭肉、饭、水果等食品祭过祖先后,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共享节日午餐。

  因此,在广西人的眼中,七月十四不仅仅是神秘的鬼节,又是一家老小团聚的日子。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节日。

  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节期。

  它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装。

  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

  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

  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

  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

  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

   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

  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

  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

  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

  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

  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

  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

  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

  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

  它的头要圆滑。

  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

  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

  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

  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

  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

  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

  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

  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

  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

  临别前,壮族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

  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

  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

  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

  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

  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

  吃立壮语意为欢庆。

  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

  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

  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

  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

  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

  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

  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

  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

  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

  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拜节。

  壮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

  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谓)。

  是日,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

  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

  祭毕,将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

  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禁内外人出入。

  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琴,纵情欢娱。

  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串寨对歌作乐。

  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不过壮年的壮族村寨,则以春节为大年,其活动与当地汉族相同。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