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哪三个
不孝有三是哪三个是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的。
那么关于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以及王者荣耀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确解释,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不孝,不孝有三是哪三个方面,不孝有三是哪三个职业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不孝有三是哪三个
不孝有三是哪三个是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的。
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
,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
对于该段文字的解释,目前有
两种观点
:第一,汉代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将后解释为后代的意思。第二,后代学者倾向于将后理解为尽后代的责任,指舜娶妻这件事没有告诉父母,是没有尽到做儿子应该尽到的责任。
近现代也有学者认为,不孝有三中的 三不是实际数量上的三
,而是虚指,可解释为多的意思,用以加深程度。因此,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是最大的一种。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
完整的话应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其中不孝有三为: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详细解释:
1、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这是一种不孝。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其中孔子的弟子曾参就问孔子:子女一味顺从父母之命,这可以称作孝吗?孔子答道:这是何话!这是何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应该婉转指出。
如果父母错了也一味的听从父命,那怎么能称为孝呢?
从《孝经》中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赵岐所分析孟子所说的不孝和孔子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孝经》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为官,但赵岐为什么说不为禄仕呢?这应该和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有关。
但即便是这样,为了侍奉双亲,也要去做。
孔子也说上之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不管怎样也都要尽孝。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对于第三条,不少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给人们套上的枷锁。
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不结婚生子,这个社会还能延续下去吗?我们不排除在古代,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来劳动,来打仗。
可这点这无意中符合了自然的规律。
孔子是很精通《易经》的,人更三圣,世更三古。
《易经》就是一本揭开宇宙自然规律的书。
孔子赞《周易》,为《易经》写了一本《易传》,成为后世读《易经》必读之书。
结婚生子是自然的规律,任何反自然都是不应该的。
正因为这样,孟子也许才会说无后为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