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大运河哪个时期开凿,大运河哪个时期开凿的

  大运河哪个时期开凿,大运河凿于春秋末期的。

  关于大运河哪个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哪个时期开凿最早,大运河开凿什么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始于何时,大运河开凿于何时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大运河哪个时期开凿

大运河哪个时期开凿

  大运河凿于春秋末期。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

  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

  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的社会历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大运河的修建背景

  在古代,河运有天然河运和人工运河两种。

  天然河运给人类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既省力,又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

  陆地上的运输虽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随意所之,但除开平地之外,山陵丘壑,处处都存在着运输的困难;

  而且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悬殊,两者比较,自然是河道运输的优点大。

  当然,天然河道的运输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是河道要随着地势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距离河流远的地区,就得不到方便。

  这样,就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大运河带来了什么意义价值

  大运河充当中国漕运的重要通道历时1200多年。

  清代中叶后,山东北运河淤塞。

  道光五年(1825年)江南粮米便改由海运至天津,再转北京。

  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大运河就逐渐湮废。

  到1949年前山东境内河段和中运河已不能通航。

  里运河水位不稳,时常决堤成灾。

  1949年后对里运河进行了全面整治,兴建船闸和节制闸,并开辟新河道使河湖分开。

  在里运河的南段开辟瓦铺至六圩港间的入江新航道,缩短了与江南运河间的航程。

  中运河也经过拓浚和改建。

  为便利徐州煤炭南运,沿微山湖西侧辟了新航道。

  江南运河原由镇江市区入江,由于河道狭窄淤浅,已改由谏壁口入江,在谏壁建有大型船闸控制水位。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大运河开凿始于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开凿“邗沟”

  

导读:

大运河的开凿最早始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京杭大运河

   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10时许,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京杭大运河滋养了两岸世代华夏子孙,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运河已不是一条单纯的河流,而是一条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展示长廊,向世人展示了苏杭、淮扬、丝绸、园林、陶瓷、三国、西游、水浒、红楼等数不清的人文精髓和文化遗存。

  让我们循着前人的足迹,再一次走进桨声帆影里的大运河,去感受运河文化的鲜活与脉动吧。

大运河史话

   对于大运河,一般人都认为是隋炀帝杨广开通的,自此以后才沟通了南北五大水系。

  其实严格地讲,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

   大运河的开凿最早始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夫差为争霸中原,还利用长江三角洲天然便利的河湖港汊,疏通了由苏州经无锡、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与邗沟相连;后来吴王又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开凿菏水,使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四大水系相联。

  数百年后,东汉权臣曹操在河北地区开凿运河,建立了黄河和海河水系之间的联系―――可见早在东汉时期运河就沟通了五大水系。

  

   公元587年,杨广的父亲、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对邗沟裁弯取直,用于漕运。

  杨广即位后开挖通济渠,从郑州西北到盱眙;608年又凿永济渠,南引沁水入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郊)。

  两年后,杨广重开江南运河,自镇江直达杭州,共800余里。

  至此,以洛阳为中心,以北京和杭州为终点的南北大运河正式形成。

  唐宋时期对大运河不断疏浚,交通愈加畅通。

  元朝定都大都后,将原绕道洛阳的大运河取直,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最终形成了今日的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贯通,工程前后持续1779年,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就是为了攻打北方的齐国,当时运河的功能主要是运送兵马粮草。

  隋炀帝贯通南北运河时,江南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但政治和人口中心依然在北方,北方迫切需要南方的粮食供应,在此背景下,漕运成为运河的主要功能。

  自隋朝开始,大运河除运输粮食外,南方及沿途的物产、珍玩也不断经运河北上,《水浒传》中描述的花石纲,就是专为皇帝运送南方奇花异石的船队。

   当然,除了为皇家服务外,大运河还促进了当时经贸的发展,瓷器、茶叶通过它转运到外贸港口,江南的丝织品通过它转运至西北丝绸之路,从海外进口的珠宝、香料和棉毛制品等也通过大运河辗转运往全国各地。

   大运河巨大的航运价值,现在的人们已很难体会了,在没有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古代社会,运河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和“远洋巨轮”。

  古人的旅行也离不开这条黄金水道,从杨广的无数民女挽舟,到乾隆的六下江南,无不留下了古运河的影子。

   大运河的开通使用,对沿岸经济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直到今天,在苏州、杭州、扬州一带,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运河中“只见船儿走,不见河水流”的繁忙景象。

  大运河不仅促进了两岸几十座城镇的发展和繁荣,还培育了市民社会,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观察中国地图,从杭州到北京,我们可以看到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密密麻麻,而东部的海岸城市则是寥若晨星,并且大部分还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租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有趣的地理现象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诠释了大运河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五次“十字”大交叉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单之蔷在《运河毕竟不是海》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京杭大运河沟通了东西向的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与这些河流发生了五次‘十字’大交叉。

  这是大运河在技术上的伟大之处。

  在自然界,见不到‘十字’交叉的河流,因为河往低处流。

  一条河不能穿过另一条河流淌,而大运河却做到了。

  ”

   大运河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靠的是船闸的力量。

  为了调节水位的高低和保持足够的水量,大运河修建了一系列的船闸。

  由于运河的水量有限,缺水严重,因此需要从长江调水,长江以北运河中的水,很大部分是从长江借来的。

  但长江的水位低,向运河调水等于是水往高处流,而古代又没有抽水机,所以古人便采用了水库、水柜、船闸等一系列技术。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

   术,运河上的这些船闸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船闸调节了高高低低的水系,每一处船闸,都是一道人为设置的关卡,因此在运河上航行,碰到的不是惊涛骇浪,而是一处处人造的关口,这也是运河与天然河流的不同之处。

  这些关口由官府管理,船主过关时往往需要打通关节,因此古人在运河中航行,不仅需要与自然打交道,更需和人打交道。

大运河究竟有多长

   关于大运河的长度,众说纷纭。

  《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是1800公里,《韦氏新地理》记载的是1609公里,《柯林斯英语词典》记载为2000公里,2008年的《百科知识数据辞典》记载运河全长为1794公里,而2012年9月13日的《北京日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京杭大运河最新测量结果,全长1710公里。

   京杭大运河究竟有多长呢?

   众所周知,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一、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州,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

   二、北运河:通州至天津市,此段是利用潮白河的下游疏通而成。

   三、南运河: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下游挖成。

   四、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利用汶水、泗水水源,途经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五、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六、里运河:清江至邗沟,入长江。

   七、江南运河:扬州、镇江至杭州。

   我们常说京杭大运河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北京和杭州,但具体的起止点又是哪里呢?有学者指出,以元代京杭大运河为例,它的北端起点应为北京积水潭,南端是浙江杭州的钱塘江边。

  京杭大运河的长度之所以说法不一,主要原因就在于起止点不一致,确认了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端点之后,其长度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民国史家笔下的古运河

   由于大运河的人文魅力,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对其吟咏者甚众,而民国历史学家王桐龄对大运河的描述则是别具一格,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王桐龄号峄山,河北任丘人,191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法政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中国史、东洋史课程。

   1925年暑假,王桐龄到南京讲学,借机在江浙一游。

  8月底,他从嘉兴乘小火轮到苏州,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南运河的风光:“九点五十五分,开船,由南运河北上。

  运河宽约十丈以上,水势浩大,河堤高处不逾三尺,低处已没入水中,坍塌损坏之处甚多,似多年未曾修理者。

  河中帆船甚多,渔船亦有,唯轮船甚少,一日之内仅遇着数次也。

  两岸多稻田,桑田,早稻已获,农家茅屋三五错落于其间,有时点缀以苇荡荷塘,颇含画意。

  运河为南北大路,横贯运河与运河作十字交叉形之东西交通路甚多。

  陆地交通路,则夹运河两岸,建一东西大桥以联络之。

  河上交通路,则沿运河两岸,各建一南北小石桥以联络之,极壮观瞻。

  沿河村落,瓦房极多,草房亦有,唯皆起脊,无平房。

  ”

   王桐龄老先生的记录颇为仔细,有村镇,有市街,有河道,有农田,通篇皆用简洁文言写作,虽言简意赅却栩栩如生,读来甚为有趣。

   9月初,王桐龄从镇江北上扬州,经瓜州进入江北运河。

  老先生在文章中写道:“自此入运河,河身宽约十丈,两岸河堤皆以大石砌成,甚整齐,河水浑浊,带深灰色,不似江南运河之碧绿澄澈。

  八点十八分至四里铺,草房渐多,瓦房渐少,不及江南村落之整齐。

  堤边柳树渐多,已带北方气象。

  八点半至三叉河,为沿河一大市镇,有水从西来,注入运河,由此溯流西上,可同仪征县。

  石筑之堤至此为止,两岸坍塌损坏之处甚多,堤高约四五尺,水势浩大。

  岸上旱田甚多,水田渐少,农产物多豆类、玉蜀黍及芝麻等。

  九点至扬州城外,运河东岸,扬州城南有大寺院,内有文峰塔,甚壮观瞻,因轮船不停,未能参拜。

  自此北行约里许,至新城东南隅福运门外,登岸。

  ”

   王桐龄的文字为后人记录了一个真实的大运河。

  王凯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