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指的是什么时辰
子指的是什么时辰是子时指的是23时至1时的。
那么关于子指的是什么时辰以及子是哪个时辰,子时指的是哪个时辰,子时指的是哪个时间,子指的是什么时间,子时是什么时辰?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子指的是什么时辰
子指的是什么时辰是子时指的是23时至1时。子时在古代的别称有子夜、夜半、夜分、午夜、未央、未旦、以及宵分等,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3时至1时。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平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惯而进行归纳与总结的的。
子时指的是23时至1时。
子时在古代的别称有子夜、夜半、夜分、午夜、未央、未旦、以及宵分等,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3时至1时。
其他的时辰有丑时:1时至3时,寅时:3时至5时,卯时:5时至7时,辰时:7时至9时,巳时: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平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惯而进行归纳与总结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制,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在使用了。
汉代的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4小时,每个时辰相当于2个小时。
《新唐书·历表》中就明确地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为中点,也就是现在的零点(24时),作为一日的开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代表几点啊
1、子时
唐朝前:0:00-2:00
唐朝后:23:00-1:00
2、丑时
唐朝前:2:00-4:00
唐朝后:1:00-3:00
3、寅时
唐朝前:4:00-6:00
唐朝后:3:00-5:00
4、卯时
唐朝前:6:00-8:00
唐朝后:5:00-7:00
5、辰时
唐朝前:8:00-10:00
唐朝后:7:00-9:00
6、巳时
唐朝前:10:00-12:00
唐朝后:9:00-11:00
7、午时
唐朝前:12:00-14:00
唐朝后:11:00-13:00
8、未时
唐朝前:14:00-16:00
唐朝后:13:00-15:00
9、申时
唐朝前:16:00-18:00
唐朝后:15:00-17:00
10、酉时
唐朝前:18:00-20:00
唐朝后:17:00-19:00
11、戌时
唐朝前:20:00-22:00
唐朝后:19:00-21:00
12、亥时
唐朝前:22:00-24:00
唐朝后:21:00-23:00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
(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