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夏至的意义的特点

  夏至的意义的特点是夏至就是炎夏将至的意思,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夏至日是北半球白天光照时间最长的一次的。

  那么关于夏至的意义的特点以及夏至的含义和特点,关于夏至的特点,夏至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夏至基本特点,夏至的由来及特点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夏至的意义的特点

夏至的意义的特点

  夏至的意义的特点是夏至就是炎夏将至的意思,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夏至日是北半球白天光照时间最长的一次。夏至时节暴雨不断,温度也会持续升高,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时节。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夏至日还是祭祖之日,需要祭神祀祖、消夏避伏的。

  夏至就是炎夏将至的意思,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夏至日是北半球白天光照时间最长的一次。

  夏至时节暴雨不断,温度也会持续升高,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时节。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夏至日还是祭祖之日,需要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海口市这天日长约13小时,而黑龙江漠河则达到17小时之多,北京约15小时,而且,这天是太阳一年中照射北半球范围最大的一天,也是太阳距地球最高的一天。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的来历及含义 夏至的由来及特点

   导读:夏至即将到来,我们对夏至的来历及含义了解多少呢?想必最基本的了解是这是一个节气,有夏字,应该与夏天有关,至于夏至的由来及特点,大多数人肯定不知道了,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夏至节气,我带来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夏至的来历及含义

   夏至是我国24个节气之一,这个节气的到来,说明炎热的夏天来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会比较高,这个节气的公历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20日或者21日、22日,这个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那么夏至的意义和来历是什么呢?夏至的意义和来历如下,意义:文化方面的意义,古时候会在这个时候庆祝丰收或者祭祀祖先,来祈求消灾年丰;农业方面的意义,根据夏至时节的光照和气温,适时做好田间虫害防治工作。

  来历: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时候,古人通过工具测出日影,因此夏至这个节气就确定了。

   夏至的由来及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也就是说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这一天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夏天来临。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带来局地灾害。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夏至节气吃什么

   夏至面

   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

  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

   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

  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有此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

  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

  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

  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