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惊蛰习俗

  惊蛰习俗是惊蛰习俗,有祭白虎、打小人,祭雷神、吃梨吃、烙饼等的。

  那么关于惊蛰习俗以及惊蛰的来历和风俗,惊蛰有什么风俗,惊蛰的传统风俗,惊蛰的风俗是什么,惊蛰的相关风俗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惊蛰习俗

惊蛰习俗

  惊蛰习俗是惊蛰习俗,有祭白虎、打小人,祭雷神、吃梨吃、烙饼等。祭白虎在广东一带的民间,在惊蛰有着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打小人是惊蛰的习俗,在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艾草,以香味驱赶蛇虫、鼠、蚁;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惊蛰这天有雷神击天鼓,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的。

  惊蛰习俗,有祭白虎、打小人,祭雷神、吃梨、吃烙饼等。

  祭白虎:在广东一带的民间,在惊蛰有着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说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

  打小人:是惊蛰的习俗,因为在惊蛰这一天,许多蛇、虫、鼠、蚁都会苏醒,所以在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艾草,以香味驱赶蛇虫、鼠、蚁,后来就发展成了木拖鞋拍打纸公仔,称为打小人。

  祭雷神、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

  惊蛰这天有雷神击天鼓,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吃梨: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所以在民间有着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吃烙饼:吃烙饼是山东的习俗,在惊蛰的时候人们会用粮食烙饼,祈祷今年的粮食可以丰收。

惊蛰节气有哪些习俗

  1、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做出蛰。

  大地回春,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而,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但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3、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4、打小人源于驱虫。

   春雷惊醒了害虫,每到这一天,农户就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仪式;同时还要手持清香、艾草,熏家里的每个角落,希望能够驱走蛇、虫、蚊、鼠等。

  打小人就 源于驱虫。

  人们认为小人就好像害虫,惊蛰后也开始出来活动。

  到庙里打小人,就可以把小人、恶鬼等统统赶走,一年中都会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

  打小人一 般是拿拖鞋用力拍打地上的纸人,打完后还在纸人身上踩上几脚。

  5、有些地方还有炒虫习俗,就是把芝麻、黄豆等放在锅中爆炒,比如广西的瑶族炒玉米、江苏瓜洲炒糯米、陕西人炒黄豆、福建的客家人炒豆子炒麦子,都是取炒虫驱虫之意,为的是灭虫除害。

  炒好了,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还要大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

  6、惊蛰还有吃梨的习俗。

  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 养作用。

  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厉害,还可以用冰糖蒸梨。

  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 椒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